精灵6号

搜索文档
smart 下调年度目标,一场跨国协作的产品模式困局
36氪· 2025-08-27 08:01
核心观点 - smart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销量挑战 纯电战略遭遇挫折 两款新车型3号和5号销量远低于预期 公司已大幅下调年度销量目标[1][2][3] - 公司正通过推出插混车型和强化"奔驰"设计元素来应对困境 但跨国协作模式在中国市场的敏捷性不足成为主要障碍[2][9][20] 销量表现 - 2024年前7个月三款车合计销量仅约1.5万辆 较年初8万辆目标差距巨大 年中下调目标逾40%[5] - 精灵1号2023年3月月销近6000辆 但2024年7月销量降至2071辆 而3号和5号同期销量分别仅380辆和263辆[3][15] - 精灵5号作为中型SUV 月销量峰值仅1091辆(2023年12月) 其余月份多在200-300辆区间[4] - 2023年销量3.3万辆 未达5万辆目标[5] 产品战略调整 - 放弃小型车路线 转向主流乘用车市场 但大尺寸车型市场接受度低[3] - 2024年第四季度将推出首款插混车型精灵5号插混版 开发周期约一年[9] - 计划2025年推出精灵6号 将基于吉利PMA2+平台打造 号称"奔驰含量最高"的车型[19][20] - 持续推出BRABUS高性能版本以提升品牌调性 2024年将推出三款BRABUS车型[16] 市场定位问题 - 精灵5号定位"大玩具" 瞄准一线城市年轻户外爱好者 定价22-38万元 但实际购买群体多为二三线城市中年男性[10] - 产品设计(方盒子造型、轻越野属性)与目标用户需求错位 实车与设计图差异较大[10][12] - 竞品奇瑞iCar V23价格仅为精灵5号一半 月销量达4000-6000辆[12] 组织架构挑战 - 设计决策由德国奔驰团队主导 工程制造由吉利负责 中国团队话语权有限[12] - 跨国协作模式导致沟通效率低下 难以适应中国市场的快速迭代需求[12][14] - 中国市场特供方案:在B柱增加奔驰星标(全球其他市场未有)[17] 渠道建设 - 2024年4月计划拓展至240家门店 但目前仅约200家 新店开设同时有老店淘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