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黑机器
icon
搜索文档
一分钟15元,花钱“晒黑”的年轻人,捧红“性感”生意
36氪· 2025-07-17 11:34
行业趋势 - 美黑文化在中国逐渐流行,社交平台推动美黑话题浏览量达5.5亿次(小红书)和18.2亿次(抖音)[1] - 户外运动普及带动肤色自由风潮,美黑从健身爱好者扩展到更广泛人群[3][9] - 美黑行业客户性别比例从男性为主转变为男女比例5:5[25] 市场规模 - 北京美黑店从2009年不到3家增长至超过50家[9] - 美国59%成年人使用过美黑设备,中国美黑市场仍处萌芽阶段[22] - 一线城市美黑客单价每分钟10-18元,与奶茶价格相当[14] 商业模式 - 主流美黑方式包括日晒、机晒和免晒产品,机晒效率最高(5-6分钟/次)[12][19] - 24小时自助模式成为主流,人力成本较低但需设备维护[18] - 单店投入约50-60万元,进口设备(如荷兰V8二代)单价达20万元[18][19] 竞争格局 - 美黑店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市场尚未成熟[21][22] - 行业存在二手设备交易,部分店主通过社群转卖设备[19] - 新进入者面临获客难题,需通过地推或老客介绍拓展客户[21] 消费者行为 - 美黑用户需持续消费维持效果,典型频率为每月1-2次[16] - 消费者平均需2周可见明显效果,初期需每周2-3次[16] - 小麦色皮肤成为个性表达方式,与性吸引力关联[3][6] 文化背景 - 美黑文化起源于1920年代欧美精英阶层,象征有闲阶级身份[6] - 港澳台地区较早引入美黑文化,明星效应推动普及[9] - 传统文化"一白遮百丑"观念仍影响大众审美[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