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聚硅酮
icon
搜索文档
未知机构:peek材料专家-250515-20250518
未知机构· 2025-05-18 20:5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机器人、医疗、汽车、半导体、消费电子、聚硅酮原料 - **公司**:维克斯、索尔维、盈创、中研(中原公司)、金发科技、威格斯、银创、中心新福材、西安新材 [14][15][16][24][27][29][3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Peek 材料应用情况 - **机器人领域**:主要用于减速器制造,如 RV 减速器的齿轮和轴承部分,每个轴承约需 30 克,一台机器人约 4 个减速器组件;高精度组件采用挤出工艺加工成棒材或板材后精密成型,用于四杠等精密部件;在传动耐磨组件有替代可能,但四肢等承重关键部位无法完全替代传统钢铁材料;在丝杠里用于传动组件或连接,如灵巧手领域可替代部分传动组织、减轻重量、减少噪音 [1][2][3][5] - **医疗领域**:多用于脊柱和颅骨板等非承重、非承压部位,兼具刚性和韧性,比钢材有优势 [4] - **汽车领域**:传统燃油车用于座椅蜗杆等连接骨架组件降噪,在商务车长轨座椅、发动机气缸垫片等广泛应用;新能源汽车中,超 800 伏电机用其做绝缘保护,电机内部也有耐温、耐磨应用 [6][7] - **半导体领域**:用于半导体生产和制造环节,如芯片制程的研磨环、金源盒和检测制具等,中国市场需求占比至少 40%,因中美贸易战自主化需求增量会继续增长 [21][22] Peek 材料成本与价格 - **原材料成本**:约每吨 30 万,折合每公斤 300 元,成型后部件成本因注塑难度和加工精度增加,齿轮类组件成本达材料成本 3 - 5 倍 [8] - **国产化前后价格变化**:国产化前进口价约每吨 100 万,15 - 17 年降至 50 万左右,25 年国产材料降至 30 万左右,进口材料除维克斯外不到 40 万 [9][10][11] - **未来价格趋势**:大幅下降可能性小,产能扩大和技术进步或再降 10%,前提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下降;部件工艺完成后成本约是 30 万的 3 - 4 倍,高精密部件价格下降可能性不大,除非下游需求大增 [11] - **国内厂家成本**:通常在 18 - 20 万之间,材料成本占 60%,因对苯二酚价格上涨综合成本接近 20 万,18 万成本中约 12 万为原材料成本,其他成本各占 10%,毛利近 40% [19] Peek 材料市场格局与发展 - **市场格局**:全球 Wigors 公司占超 50%市场份额;国内中研市占率接近 30%;其他塑料厂家转产可能性不大,因生产非连续性、高技术壁垒和经营模式不同 [24] - **消费量增长**:2016 - 2017 年国内消费量翻三倍,达 2500 - 3000 吨,未来医疗和机器人行业增长被看好,半导体是主流方向 [20] - **增速预测**:近年来商业化和国产替代进程中,增长量维持 20% - 30%增速,预计未来保持此增速,得益于半导体和机器人产业发展 [23] 聚硅酮相关情况 - **用量占比**:半导体和消费电子领域用量占比 50% - 60%,汽车领域约 20%,国内医疗领域用量少但单位价值高,每吨 1000 万左右 [26] - **市场总量**:全球原料市场约三四个亿,威格斯公司在膝盖骨领域研究应用发展或使市场量大幅增长 [27] - **产能与出货量**:国内成熟应用产能 3300 - 3500 吨,全球使用量约八九千吨,产能利用率较高;去年国内出货量约 2500 吨 [28][2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Peek 材料替代情况**:在机器人全身并非所有部位都适用替代,主要集中在减速器和高精度组件,替代需考虑成本与性能,尼龙可部分替代;在机器人外壳、关节和四肢等承重结构件替代可能性不大 [2] - **Peek 生产线投资**:投资 peek 生产线不简单,需高精度设备,对模具精度和原材料采购要求高,原材料合成工艺有壁垒 [12] - **原材料采购和合成工艺壁垒**:体现在非标准化设备研发和工艺路线独特性,包括配方、封端技术等,非资本短期内能实现工业化生产 [13] - **国外厂商情况**:维克斯、索尔维和盈创通过收购和自身研发建立行业壁垒,从收购到产品稳定工业化生产需七八年甚至十几年 [14] - **厂商产能**:索尔维实际产能 1500 吨左右(不含改性产品),盈创约 300 吨,中研约 1500 吨 [15] - **金发科技态度**:作为国内尼龙行业龙头,对 peek 项目重视程度不高,因该领域应用量相对较小 [16] - **Peek 产品应用分类**:分为偏刚性应用(中研、预科和高新等公司)和偏韧性应用(索尔维和盈创),索尔维产品在电子行业应用多 [17] - **Peek 产品售价差异**:医疗领域价格最高,连续纤维产品次之,一般工业品国内每吨 30 - 60 万,国外根据定制化程度不同 [18] - **国内厂家原材料构成及来源**:大部分国内厂家用国外进口对苯二酚,其他主要原材料如 442 氟 2 苯甲酮、溶剂二苯砜和催化剂等为国产 [19] - **配套注塑工艺设备需求**:国内 Peek 材料国产化发展使挤出设备需求从每家几台增至十几台,已有超十家挤出厂商;注塑设备因模具规格多样分散,有数百家注塑厂家,国产注塑机单台价值 35 - 50 万元 [25] - **Peek 配方与工艺**:摩尔比固定,但工业化放大生产中,各家对细节控制技术是核心技术 [30] - **聚硅酮生产关键控制点**:包括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以及封端技术,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 [31] - **Peek 市场放量价格**:价格传导至 30 万左右可促进市场快速放量,价格下降非线性,受终端需求和性价比影响 [32] - **国内聚硅酮原材料情况**:基本可自给自足,中心新福材、西安新材和营口一家非上市公司表现突出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