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本债券

搜索文档
生物多样性投资:进展、难点与实践 | 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7-08 18:00
生物多样性投资的核心观点 - 生物多样性投资成为继气候变化投资后的重要领域,旨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回报双赢,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2] - 国际社会通过《昆蒙框架》设定2030年保护30%全球陆地和海洋区域等22项具体目标,标志着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阶段[6] - 生物多样性投资通过自然资本债券、信用交易等创新金融工具提升回报潜力,同时促进生态系统修复与可持续农业发展[7] 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投资的差异 核算方法 - 生物多样性足迹核算复杂于碳足迹,因损失多发生于未上市农业主体,数据分散且缺乏统一标准[8] - 荷兰ASN银行发起PBAF联盟开发金融机构生物多样性核算方法,弥补现有量化空白[8] 损失特征 - 生物多样性损失具有本地性:1立方米水体损失在干旱区与森林区的恢复成本差异显著[9] - 时异性特征明显:生态恢复所需资源因时间节点不同产生成本波动[9] 政策执行 - 地域差异性导致统一征税标准难以制定,如沙漠植物生态价值高于森林同类[10] - 缺乏类似"二氧化碳当量"的统一核算标准,数据收集门槛高[10] 生物多样性投资的经济学模型应用 - 拉姆齐模型可平衡短期与长期利益,评估保护方案成本效益[10] - GTAP-AEZ模型量化全球贸易背景下生物多样性投资效益,细化土地经济产出与生态价值分析[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