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只此青绿》

搜索文档
青年演员说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文艺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 艺术创作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与精进,如舞剧《只此青绿》中"青绿腰"动作的打磨过程体现了对技艺的极致追求 [1] - 音乐剧表演需沉下心观察生活、打磨技艺,通过剧情与旋律搭建情感桥梁,如《在远方》通过欢快旋律展现快递员群体的乐观坚韧 [2][3] - 话剧表演需深入研读角色背景,如关晓彤为饰演秦怡反复揣摩传记内容,体现对角色的敬畏之心 [4] 艺术与时代使命的结合 - 文艺工作者需将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如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时,为巡道战士进行专场表演体现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 [1] - 音乐剧创作需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如《在远方》通过快递小哥的故事展现当代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2] - 青年演员肩负传承前辈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如吴磊通过《西北岁月》等作品学习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6] 行业标杆的示范效应 - 游本昌"戏无大小,心守平常"的原则成为行业精神标杆,其九旬高龄入党的行为诠释了艺术家的信仰追求 [1][4][6] - 秦怡"一生在追求中"的从业理念与游本昌"继续前进"的登山精神共同构成行业价值导向 [4] - 德艺双馨的前辈艺术家为青年从业者树立了"好好演戏,好好做人"的职业准则 [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艺创作日益强调扎根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如音乐剧通过观察生活细节增强作品感染力 [2][3] - 青年文艺工作者正积极将专业素养提升与文化强国建设相结合,体现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5] - 表演艺术领域呈现"艺术为人民"的鲜明导向,慰问演出等实践活动成为行业常态 [1]
舞剧音乐需要“被看见”(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6-03 06:02
舞剧音乐的重要性 - 音乐是舞剧的灵魂,对情节发展、情感表达、人物塑造、场景转换等发挥重要作用 [1] - 好的舞剧音乐需配合并牵引舞蹈,为整体艺术风格、美学意境和人文气质增添色彩 [1] - 舞剧音乐创作通常早于舞蹈编排,编导根据音乐主题设计舞蹈架构和动作 [1] 中国舞剧音乐的发展历程 - 中国舞剧引入自西方,早期偏重于“舞”,对“剧”和“乐”的探索较少 [2] - 早期部分编导不重视音乐创作,使用现成音乐拼凑,导致音乐沦为背景 [2] - 近年来编导对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愈加重视,回归“乐舞不分家”的传统 [2] 中国舞剧音乐的创新与成果 - 现象级舞剧如《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红楼梦》的音乐成为成功关键因素 [3] - 《永不消逝的电波》音乐融通中西技法,兼具叙事性与抒情性 [3] - 《只此青绿》选用中国五声音阶,结合民族与西洋器乐,扩大音乐体积感 [3] - 《红楼梦》音乐个性分明,通过不同段落展现丰富情感与意境 [3] 中国舞剧音乐的未来展望 - 中国舞剧创作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新题材、新表达、新技术的运用加速发展 [4] - 新一代作曲家需在传统乐舞理念基础上探索中国式舞剧音乐创作路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