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在远方》

搜索文档
青年演员说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文艺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 艺术创作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与精进,如舞剧《只此青绿》中"青绿腰"动作的打磨过程体现了对技艺的极致追求 [1] - 音乐剧表演需沉下心观察生活、打磨技艺,通过剧情与旋律搭建情感桥梁,如《在远方》通过欢快旋律展现快递员群体的乐观坚韧 [2][3] - 话剧表演需深入研读角色背景,如关晓彤为饰演秦怡反复揣摩传记内容,体现对角色的敬畏之心 [4] 艺术与时代使命的结合 - 文艺工作者需将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如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时,为巡道战士进行专场表演体现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 [1] - 音乐剧创作需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如《在远方》通过快递小哥的故事展现当代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2] - 青年演员肩负传承前辈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如吴磊通过《西北岁月》等作品学习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6] 行业标杆的示范效应 - 游本昌"戏无大小,心守平常"的原则成为行业精神标杆,其九旬高龄入党的行为诠释了艺术家的信仰追求 [1][4][6] - 秦怡"一生在追求中"的从业理念与游本昌"继续前进"的登山精神共同构成行业价值导向 [4] - 德艺双馨的前辈艺术家为青年从业者树立了"好好演戏,好好做人"的职业准则 [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艺创作日益强调扎根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如音乐剧通过观察生活细节增强作品感染力 [2][3] - 青年文艺工作者正积极将专业素养提升与文化强国建设相结合,体现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5] - 表演艺术领域呈现"艺术为人民"的鲜明导向,慰问演出等实践活动成为行业常态 [1]
聚焦舞台影像数字化,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沙龙共话艺术“破圈”
新京报· 2025-04-27 15:15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音乐剧《在远方》制作人董宁表示,在舞台艺术领域,高清舞台艺术影像成为 舞台艺术数字化的一个最明显标志。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化的舞台艺术作品早已打破了"第四堵墙",将 更多观众请进"剧院现场"。如今,拥抱技术进步已成为舞台艺术创作的必要条件。 舞剧及舞剧电影《只此青绿》主演谢素豪分享了自己与这部舞剧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谢素豪表示,对 于舞者来说,从舞台转到银幕,需兼顾空间美感与情感沉浸感。面对电影镜头,需要妥善把握分寸感, 这次经历帮助他提升了对舞台表演的理解。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近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影视+"系列学术沙龙在东城区禄米 仓新视听产业园举办。本次沙龙聚焦舞台影像数字化主题,专家学者现场探讨舞台剧数字化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数字化舞台剧"破圈"之路等内容。 随着电影技术和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5G+8K超高清等最 新技术层出不穷,技术变革也不断推动着舞台影像呈现的升级迭代。 关于电影技术与舞台艺术的结合,中国电影(600977)资料馆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协会理事左衡表 示,技术应用优先服务于艺术本质。技术提供了舞台细节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