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术电梯
icon
搜索文档
走进电梯,与艺术相遇(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1 10:18
城市微更新与艺术社区建设 - 上海市新小区通过"艺术电梯"计划实现老旧社区改造,将海派绘画作品融入电梯空间,打造"电梯美术馆",提升社区文化氛围[1][2][3] - 2023年项目启动阶段,社区枢纽站联合中华艺术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将虚谷的《白猫》《春波鱼戏图》等2件作品植入电梯,设计融合蝴蝶翅膀、礼花等当代视觉元素[2] - 2024年项目进入第二阶段,中华艺术宫联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引入林风眠、吴冠中等18位艺术家的自然风景、花卉题材作品,覆盖市新小区与东园二居民区18台电梯[5][6] 艺术传播与社区参与机制 - 项目采用"展览+教育"模式,通过专家讲座(如《中西绘画比较中的虚谷》)、蓝晒艺术工作坊、"邻里讲解员"机制等,推动居民从被动观展转向主动参与创作与传播[7][8][9] - 艺术内容呈现方式创新:电梯内作品附导览文本与二维码,居民可扫码获取画家生平、作品背景等信息,实现"日用而不觉"的文化传达[6] - 社区共创成果显著,居民参与装点小区白色花箱、楼道蓝晒作品陈列等,增强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8][9] 项目规模与社会影响 - 截至2024年底,市新小区建成26台"艺术电梯",加装覆盖率达62%,形成全国首个"电梯美术馆群"[10] - 项目入选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美术新空间",成为城市更新中"艺术社区与社区治理"结合的创新案例[10] - 居民自发参观中华艺术宫展览并反馈需求,体现社区与艺术机构的双向互动,如2024年"中国式风景"展览作品最终进入小区电梯[11] 艺术与城市空间融合 - 电梯作为高频使用的"垂直通道",通过艺术改造打破传统美术馆边界,使海派绘画史"飞入寻常百姓家"[3][5] - 林风眠、吴冠中作品以高清制作呈现,展现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与西方形式语言的融合,如《绣球花》《都市之恋》等引发居民对城市景观的思考[6] - 项目重塑社区文化气质,金属电梯厢体被赋予审美温度,艺术成为连接居民情感与公共讨论的媒介[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