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微更新

搜索文档
“闲置地”变“会客厅” 口袋公园带来“高速口的诗意”
镇江日报· 2025-06-23 07:33
城市微更新项目 - 鸿润家园小区西侧1.33公顷闲置地改造为集生态、休闲与便民服务于一体的高品质口袋公园 [1] - 项目以"破界融绿"为核心理念,移除西侧三排行道树形成视觉通廊,贯通高速与社区景观 [1] - 绿化带与346国道路侧绿化串联形成连续绿道网络,流线型入口广场兼具集散与活动功能 [1] 设计亮点与功能 - 白色钢构休闲廊架顶部种植季节变色树木,成为"绿色会客厅" [1] - 阳光草坪与健身区组合最受欢迎,配备低矮花境环绕草坪和彩色透水步道 [1] - 南侧设置棕白公共服务建筑与生态停车场,车位间点缀花灌木,实现"交通功能+生活服务"复合设计 [2] 社会效益与城市形象 - 项目使高速出口从过境通道升级为便民停留点,提升城市门户形象 [2] - 公园通过通透景观界面和丰富功能回应民生需求,展现城市便捷舒适的生活氛围 [2] - 市规划勘测设计集团党员骨干在规划创新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
睢宁实施滚动式城市微更新提升人居环境
新华日报· 2025-06-21 07:10
城市更新改造 - 睢宁县红光巷完成改造,包括下水管道雨污分流、杆线入地、道路拓宽硬化等,路面从坑洼不平变为宽阔平整,居住体验显著提升 [1] - 红光巷周边有3个幼儿园、2所小学,改造后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问题得到缓解 [1] - 交通巷、益民巷等背街小巷道路拓宽至八九米,交通流畅度改善,并增设文艺打卡点如旧照片墙 [1] - 今年以来睢宁县完成15条巷道整治,铺设修整路面4000余平方米,另有26条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推进中 [1] 老旧小区改造 - 名仕花园小区改造包括铺设2930平方米路面、翻新29个单元门墙、新建健身活动场所,物业费缴存率超90% [2] - 幸福家园1期改造调整绿化布局并增加停车位,小区环境从全县较差提升至干净整齐 [2] - 睢宁县以10天为周期滚动式微提升,今年已整治5期30个居民小区,重点解决路面破损、路灯不亮、外墙脱落等问题 [2] 居民参与与反馈 - 淮海巷改造中居民主动锯断自家拦路果树,中医院后巷居民捐赠石子黄沙,滨河小区居民为工人送姜汤 [4] - 益民巷改造后解决夏季积水断电问题,80多岁居民表示能安心睡觉 [4] - 改造初期部分居民对拆除私搭建筑有抵触,经街道社区宣传后获多数支持 [3] 改造策略与细节 - 城市微更新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空中飞线、电动车充电,注重细节如大树下规划停车位、规范小广告栏 [3] - 改造强调量力而行,优先解决人身及财产安全问题,同时硬化居民家门口边角区域 [3]
走进电梯,与艺术相遇(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1 10:18
城市微更新与艺术社区建设 - 上海市新小区通过"艺术电梯"计划实现老旧社区改造,将海派绘画作品融入电梯空间,打造"电梯美术馆",提升社区文化氛围[1][2][3] - 2023年项目启动阶段,社区枢纽站联合中华艺术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将虚谷的《白猫》《春波鱼戏图》等2件作品植入电梯,设计融合蝴蝶翅膀、礼花等当代视觉元素[2] - 2024年项目进入第二阶段,中华艺术宫联合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引入林风眠、吴冠中等18位艺术家的自然风景、花卉题材作品,覆盖市新小区与东园二居民区18台电梯[5][6] 艺术传播与社区参与机制 - 项目采用"展览+教育"模式,通过专家讲座(如《中西绘画比较中的虚谷》)、蓝晒艺术工作坊、"邻里讲解员"机制等,推动居民从被动观展转向主动参与创作与传播[7][8][9] - 艺术内容呈现方式创新:电梯内作品附导览文本与二维码,居民可扫码获取画家生平、作品背景等信息,实现"日用而不觉"的文化传达[6] - 社区共创成果显著,居民参与装点小区白色花箱、楼道蓝晒作品陈列等,增强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8][9] 项目规模与社会影响 - 截至2024年底,市新小区建成26台"艺术电梯",加装覆盖率达62%,形成全国首个"电梯美术馆群"[10] - 项目入选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美术新空间",成为城市更新中"艺术社区与社区治理"结合的创新案例[10] - 居民自发参观中华艺术宫展览并反馈需求,体现社区与艺术机构的双向互动,如2024年"中国式风景"展览作品最终进入小区电梯[11] 艺术与城市空间融合 - 电梯作为高频使用的"垂直通道",通过艺术改造打破传统美术馆边界,使海派绘画史"飞入寻常百姓家"[3][5] - 林风眠、吴冠中作品以高清制作呈现,展现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与西方形式语言的融合,如《绣球花》《都市之恋》等引发居民对城市景观的思考[6] - 项目重塑社区文化气质,金属电梯厢体被赋予审美温度,艺术成为连接居民情感与公共讨论的媒介[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