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术车间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不按套路出牌 撬动商业新模式
新华网· 2025-05-13 10:17
非标商业崛起背景 - "非标商业"通过差异化空间设计打破传统商业同质化困境,如上海蟠龙天地融合古镇元素、长春"这有山"打造30米室内山体消费动线 [2][5][7] - 早期案例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田子坊已奠定非标商业雏形,2020年后概念加速普及,2023年成都非标商业供应量49万平方米首超传统商业 [2][17] - 美团数据显示,带地域文化标签的商业体复购率比普通商场高38% [9] 非标商业核心特征 - 空间设计突破传统标准,如杭州文三街区用VR/AR技术实现"科技穿越",长春"这有山"日均客流达3万人次 [7][9] - 强调"情绪空间"与交互体验,独立设计师品牌通过主题活动可使销售额提升30%-50% [11] - 美学属性突出,融合咖啡店、Live House等业态,满足年轻群体对"松弛感"和个性化的需求 [9][11] 运营模式创新 - 高频内容更新维持新鲜感,如成都Cosmo每月1-2场主题活动,长春"这有山"年调铺率达40% [11] - 采用"一店一策"招商模式,品牌入驻需多轮方案打磨,盈利模式拓展至活动售票、研学业务等增值服务分成 [11][13] - 政策支持推动城市更新,如上海2023-2025年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北京2025年最高500万元商圈改造补助 [15] 首店经济联动效应 - 非标商业成为首店品牌落地首选,北京THE BOX朝外A馆引入40家首店创5亿元消费额,上海张园西区首店出租率超80% [17] - 成都麓湖CPI项目70%品牌为区域首店,女装首店月坪效达7000-7500元/平方米 [17] 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 - 部分项目存在动线设计缺陷、产品溢价过高问题,消费者对"表面噱头"的耐受度有限 [18] - 精准定位客群是关键,需综合周边人口密度、消费水平等数据,如杭州天目里锁定95后、00后群体 [19][21] - 成熟商管团队是核心竞争力,需具备品牌资源整合与孵化能力,老旧街区改造需保留文化符号差异化基因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