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英伟达GB300 Grace Blackwell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美AI缠斗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观察者网· 2025-05-17 09:44
美国对华AI芯片管制升级 - 美国商务部废除拜登政府"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发布《防止先进计算芯片转用行业指南》,直接针对中国本土生产的AI芯片进行管制,关键词从"华为昇腾芯片"变为"先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芯片"[1] - 新规将芯片参数(如算力密度)影响因子降低,地域性(国别)因素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出11条"交易行为警示"与7项"尽职调查义务"以防范芯片间接转移至中国[3] - 美国试图彻底堵死通过马来西亚等第三方国家"原产地洗澡"方式绕开出口管制的路径[3] 管制策略转变 - 特朗普政府简化管制逻辑:不再依赖ECCN 3A090参数调校,转为两条直白原则——全球禁用中国高算力AI芯片(大棒政策),鼓励采用美国AI芯片(胡萝卜政策)[4][5] - 美国改变对中东策略:从防范中东成为中国中转站转为主动灌水市场,通过英伟达等企业合作(如Humain公司5年数十万颗GPU订单)排挤中国AI芯片在中东的市场份额[6][8][10] - 美国推动建立"GPU+Laas+SaaS"全套技术标准体系,从技术封锁升级为标准挤压[10] 中国企业的应对与全球布局 - 华为、DeepSeek等中国企业在FDPR规则下仍实现技术快速迭代,使部分美国管制细则失效[11] - 阿里云通过开源模型"通义千问"拓展国际市场,在日本提供本地化部署服务解决数据主权问题,并与苹果等国际企业合作[12] - 华为、壁仞、沐曦等中国AI芯片厂商产品对接通义千问,强化全球产业链互联性,增加美国管制难度[13] 美国管制面临的挑战 - 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需"一国一策"执行,导致外交成本上升且可能引发盟友反弹[11] - 中国云服务商全球化布局(如阿里云在日本、中东)形成技术扩散不可逆趋势,削弱美国管制效果[12][13] - 特朗普政府新旧管制体系切换存在不确定性,新规与MAGA保守主义叙事存在隔离感[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