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茶皂素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茶皂素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产量、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研判:行业产量基本维持在2万吨左右,未来生产工艺有望进一步优化[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5 09:17
茶皂素行业概述 - 茶皂素是从山茶科植物中提取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乳化、分散、润湿、发泡等表面活性,以及抗菌、消炎、杀虫等生物活性 [3] - 茶皂素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农药、医药、食品、建材、冶金等领域 [3] - 茶皂素提取工艺包括水提法、有机溶剂法及辅助法,其中辅助法结合膜分离和树脂纯化技术可将纯度提升至98%以上 [4] 茶皂素产业链 - 上游为山茶科植物种植,受自然灾害和气候影响较大 [6] - 中游为茶皂素生产制造,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浙江等茶叶资源丰富地区 [1][12] - 下游应用包括农业(农药助剂)、医药(抗炎药物)、纺织(蛋白质纤维洗涤剂)、日化(洗发水、沐浴露)等 [6] 茶皂素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茶皂素产量达2.77万吨,同比增长1.5%,市场规模达27亿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17.6% [12][14] - 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从2019年的4598万亩增长至2024年的5250万亩,为茶皂素提供充足原料 [8] - 化学农药原药产量从2019年的211.81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67.5万吨,2025年1-5月产量169.2万吨(同比+7.8%),拉动茶皂素需求 [10] 茶皂素竞争格局 - 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在茶树资源丰富地区,代表企业包括杭州久晟、常山绿圣、江西绿海、广东新大地、湖南汉清等 [16][18][20] - 企业通过区域资源和技术升级提升竞争力,如杭州久晟产品远销欧美日韩,湖南汉清专注茶皂素定制开发 [18][20] 茶皂素发展趋势 - 高纯度茶皂素供给有望增加,微波、超声等高效提取技术将提升纯度和效率 [22] - 日化、农业、医药等领域需求持续扩大,茶皂素在生物农药、抗肿瘤等应用潜力显著 [23] - 行业绿色化趋势明显,茶皂素环保属性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望替代传统石化产品 [24]
一种一策!广东科学防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
南方农村报· 2025-07-15 15:36
外来物种入侵现状 - 广东作为生态样板和农业核心区域,温润气候与丰饶物产使其成为外来物种易滋生扩散的区域,这些物种缺乏天敌,繁殖扩散能力极强,迅速挤占生态空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造成持续性破坏 [9][10][11][12][13] - 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已形成明显危害:福寿螺蔓延至全省21个地市,侵染稻田面积超千万亩;薇甘菊对果园、菜地、林场造成严重威胁;白花鬼针草威胁乡土植物生存;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导致水稻产量降低 [14][15][16][17] 防控措施与科学体系 - 广东积极推进预警和灭除举措,完善防控方法和技术,逐步搭建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控体系,强调及时干预至关重要,否则治理周期将延长至十年以上 [20][21][22][23] - 活动三大核心目标:集中清除福寿螺、薇甘菊等危害突出物种;普及科学防治技术,提升基层自主防控能力;推动建立全省联防联控机制,凝聚社会共治合力 [24][25][26] - 针对薇甘菊采取人工拔除或砍除等物理措施,化学防治选用益霖薇净等除草剂,人工操作杀灭率达95%以上,药剂需根据不同区域稀释1200-2000倍 [32][33][36][37][38][39] 具体防治技术 - 福寿螺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水渠设置防护铁丝网;使用诱捕器加食诱剂捕获;采用茶皂素药剂(50公斤水配120毫升药剂)于晨昏施用;放鸭啄食幼螺形成立体生态防控模式 [42][43][44][45][46] - 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使用微生物菌剂增强抗病能力;化学防控以中生菌素、铜制剂为主,发现病株及时用药控制 [49][50] 社会共治与科普宣传 - 活动通过知识科普、实地灭除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让公众聚焦生态与粮安议题,搭建科普与防治技术展示交流平台,提升农户操作水平与防控意识 [4][54][55][58][59] - 守护生态和粮食安全需要政府主导、科研支撑、企业参与、公众行动的多方协同,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的认知 [56][57][60][6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