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循环模式

搜索文档
政企民“捞瓶”保护海岸线:蓝色循环将布局广东等沿海9省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16:14
蓝色循环模式概述 - 浙江"蓝色循环"项目通过高科技手段将海洋塑料垃圾循环利用,变身为时尚服装等高值产品 [1] - 模式核心包括渔民收集、企业再生、品牌制造、政府监督的闭环系统 [3] - 项目已累计收集海洋塑料废弃物约5.1万吨,减少碳排放量约6.6万吨 [4] 商业模式与技术创新 - 海洋塑料经认证后价格暴涨3倍,单个矿泉水瓶售价从7分提升至2毛 [2] - 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追溯,扫码可查垃圾来源及处理路径 [2] - 国际品牌将再生塑料用于文具、服装、护肤品包装等高附加值产品 [2][9] 全国推广计划 - 2023年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计划扩展至广东等9省2市289个港口 [5][6] - 已在浙江、江苏、山东、海南、福建5省落地 [8] - 全国布局三大海洋产业园:浙江9月投产、青岛进入土地程序、海南选址中 [9] 产业链合作进展 - 广东肇庆企业参与塑料再生环节,未来将与化妆品包材、电子配件等公司合作 [9] - 法国、韩国等8国5组织及7家国际头部企业表达合作意向 [10] - 计划借助"一带一路"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设备 [10] 实施挑战 - 缺乏全国统一回收标准,部分区域存在渔民自愿性参与问题 [10] - 推广效果依赖地方政策支持,如浙江将渔船垃圾回收纳入考核显著提升配合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