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虚拟预演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行走一线探寻中国电影工业化“科技密码” 触摸中国电影的“工业指纹”
央视网· 2025-04-28 13:50
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历程 - 从1905年黑白默片《定军山》到2025年硬核科技应用,行业经历120年工业化探索[1] - 技术演进路径: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现进入工业化流水线阶段[3] - 拍摄技术跨越:从胶片实景(《定军山》)升级至LED虚拟棚(《安国夫人》)[3] 核心技术突破 - LED虚拟拍摄:数字场景实时匹配摄像机移动,沉浸感超越传统绿幕[5] - 虚拟预演技术:通过动捕服生成三维影像,提前规划镜头调度与走位,效率提升显著[5][7] - CINITY放映系统:国产技术实现明亮画质、鲜艳色彩,代表全球最高放映规格[9] - AI应用:中影AI系统完成《长安三万里》外语配音,精准处理唐诗韵律[11] - 蓝海创意云AI:自动拆解剧本生成分场表等数据,准确率达98%[11] 影视基地与产业链整合 - 唐探宇宙实景:山东乐陵建成300亩微缩城市,含200+建筑,7个月完工[11] - 工业化效率:《唐探1900》后期仅用3个月,依托自有基地实现资源高效调配[13] - 东方影都:青岛超级工厂含40个国际摄影棚、32置景车间及水下摄影棚,支撑《流浪地球》《封神》等大片[15] - 产业集群效应:链接上千家影视企业,覆盖全流程制作团队[15] 行业未来方向 - 技术边界拓展:高格式升级推动极致视听体验,AI持续渗透制作环节[9][11] - 标准化探索:推进制作流程项目化管理,构建中国特色工业化体系[17] - 产能输出:通过影视基地集群化发展,提升全球电影市场影响力[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