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作品
搜索文档
“非遗+旅游”,消费新动能
人民日报· 2025-10-04 06:02
文章核心观点 - “非遗+旅游”作为文旅融合的创新业态,正通过文化赋能旅游和旅游激活非遗的双向作用,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并成为推动消费的新契机 [1] 非遗旅游的吸引力与市场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跟着非遗去旅行”成为新时尚,非遗元素在各地文旅活动中频繁出现 [1] - 贵州黎平肇兴侗寨在假期前两日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显示出非遗旅游的强大吸引力 [3] - 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光,更期待在旅途中感受文化熏陶,例如重庆游客张书志父子在贵州体验蜡染制作等非遗技艺 [2][3] 非遗展示与体验的多元化场景 - 非遗传承舞台日益广阔,融入景区、市集、展览和节会等多元场景,提升了非遗的“能见度”和烟火气 [6] - 河北沧州吴桥杂技幻乐城举办2025年大运河非遗联展,以“运河技艺、运河美食、运河杂技表演”三大板块打造沉浸式非遗文旅体验 [2] - 陕西文化馆举办“月圆国盛——非遗拾趣游园会”,全景式呈现近2000件非遗精品,使非遗从静态展示变为可参与的体验 [6] -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作为大型综合性展馆,设有四大基本陈列和五大专题展,假日期间其手工体验课区域吸引大量游客排队参与 [6][7] 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与商业化 - 非遗与研学、文创、演艺、潮玩、节庆等深度融合,催生出多样化的潮流文创产品和文旅新业态 [8] - 广西百色市靖西壮锦展示馆将国家级非遗壮族织锦技艺应用于新中式马甲、手提包等生活用品,开发出兼具民族特色与时尚感的文创产品 [8] - 贵州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设计出丝巾、挂画、饰品等上百种基于蜡染、刺绣的文创产品,并通过非遗研学让技艺传承 [8] - 创新的非遗产品使游客从赏非遗、体验非遗发展到把非遗“带回家”,拓展了更广阔的文旅消费市场 [8][9] 非遗与文旅融合的发展前景 - 非遗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需实现活态保护并与文化土壤共生共存 [9] - 通过借助现代科技与创意,将非遗转化为符合当代审美和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可推动其与文旅产业从“简单叠加”走向“深度融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