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旅游

搜索文档
揭榜!广东省首批非遗主题民宿等级名单公布
南方农村报· 2025-07-26 18:05
秘书长曾颖,南 方农村报社党委 委员、副主编洪 继宇,广东省旅 游协会民宿分会 副会长、广东旅 粤家民宿学院院 继专家实地评审 后,2025年广东 省非遗民宿等级 评价活动再迎新 进展。7月25 日,活动终审会 于广州顺利举 办,经过专业评 审团的严谨审议 与层层甄选,广 东首批省级非遗 主题民宿等级名 单正式揭晓。广 东省旅游协会副 长吴静等多方行 业代表参会。 揭榜!广东省首 批非遗主题民宿 等级名单公布_ 南方+_南方plus 终审会现场。 本次活动自今年 5月正式启动以 来,吸引了全省 13个地市25家民 宿报名参加,经 过材料初审、资 格筛选、实地评 审等环节,最终 16家民宿进入终 审阶段。 "总体来讲,本 次参评的民宿质 量比较高,它们 的非遗元素充 足、体验多样, 具有一定的可复 制性和推广价 值。"作为本次 等级评价工作实 地调研专家之 一,吴静向与会 人员简要汇报了 活动开展情况。 她指出,"本次 评审,我们不仅 是看民宿达标的 佐证材料,也从 非遗传承、非遗 商业化的创新和 福及村民、社会 影响力等方面来 综合评判。" 会上,专家们回 顾了此前对全省 各地参评民宿的 实地评审过程, 依据 ...
“非遗+旅游”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2 06:15
非遗+旅游的市场表现 - 潮汕地区英歌舞成为文旅"顶流IP"后,今年春节文旅订单量同比激增795%,带动汕头市接待游客632.8万人次(同比增长24.77%),旅游收入62.65亿元(同比增长43.47%)[1] - 重庆荣昌区依托"荣昌卤鹅"构建沉浸式消费场景,"五一"期间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8.2%[1] - 非遗的技艺流程和仪式表演具备可观赏、可参与、可转化特性,契合"意义消费"和"场景消费"趋势[1] 非遗+旅游的核心优势 - 融合文化价值、体验价值与情感价值,避免文旅产品同质化:非遗项目蕴含地方历史故事、民俗风情及传承人独特性[2] - 拓展旅游体验深度:通过沉浸式手工艺制作(如剪纸、陶艺、刺绣)产生消费增值效应[2] - 满足深层文化需求:动态呈现方式(技艺表演、节庆参与)更易唤起情感互动[2] 非遗+旅游的发展路径 - 构建产业生态:横向融合"非遗+教育/康养/演艺/文创",纵向贯通上下游(如荣昌卤鹅从生态养殖到非遗技艺研究院)[3] - 科技赋能: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虚实结合",推动体验模式向多感官交互转型[3] - 资源整合:空间维度融入民宿/公共空间,时间维度开发"非遗夜市"延长消费时段[3] 非遗+旅游的未来方向 - 开发非遗主题线路和休闲街区,集聚展演、体验、文创等多元业态[4] - 通过创新活化手段唤醒沉睡资源,推动产品服务升级以释放消费潜力[4]
山东移动:5G“织”网,文旅“焕”新
齐鲁晚报· 2025-07-10 09:43
网络覆盖与基础设施升级 - 公司在曹州古城、水浒好汉城、青龙山景区等重点区域实施"一域一案"网络保障策略,新开通5G-A基站66处,实现主要景区连续覆盖 [2] - 景区单日网络承载量提升至60万人次,现场网速达700M/s,支持直播、短视频等高流量场景流畅运行 [2] - 高速网络保障客流高峰期扫码入园"秒速完成",并满足游客实时分享文化活动现场需求 [2] 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创新 - 公司构建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整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园区广播、视频监控等应用,优化游客预约、错峰、限流管理 [4] - 通过300余处监控点位实现"一张网、一个大屏"实时监控,提升高峰期接待效率与智能化管理水平 [4] - 曹州牡丹园部署AI智慧沉浸式体验空间,打破季节限制,提供牡丹历史互动体验 [4] 文化IP数字化创新 - 公司推出"非遗+旅游"新模式,结合VR全景直播技术,实现线上穿越齐鲁花海、观赏非遗制品 [6] - VR技术推动牡丹文化传播与创新转型,吸引线上用户线下体验非遗魅力,塑造牡丹文化新IP [6] - 数字技术促进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美学结合,助力非遗技艺市场化 [6] 数智化战略与未来方向 - 公司以"数智化"为核心,持续输出技术能力与场景化解决方案,赋能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 [7] - 千兆网络与传统文化结合,打造"云端"数据与文旅体验的深度融合 [7]
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鄂尔多斯分会场集中展演落幕
新华网· 2025-07-08 12:10
活动概述 - 2025年中国原生民歌节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主题为"原生天籁韵民歌中华情",旨在展示我国民歌等传统音乐类非遗保护传承成果 [1] - 活动包括开幕演出、民歌节文化大集、原生民歌集中展演、文化惠民走基层、闭幕演出等内容 [1] - 共有65支传统音乐表演队伍参与展演 [1] 鄂尔多斯分会场 - 鄂尔多斯作为分会场之一,于7月4日至5日举办活动,以山河为幕搭建跨越时空的舞台 [1] - 展演内容包括田歌、山歌、牧歌、渔歌、号子、小调、丝竹等多种传统音乐形式 [1] - 7月4日晚在鄂尔多斯大剧院音乐厅举办演出,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原生民歌与器乐表演 [1] - 蒙古族长调表演获得观众热烈反响,掌声经久不息 [1] 响沙湾旅游区演出 - 7月5日在响沙湾旅游区举办演出,十余首精选节目次第呈现 [2] - 演出曲目包括山西左权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河曲民歌《放羊汉唱起爬山调》、江苏高邮民歌《隔趟栽》等 [2] - 终场压轴节目为山东邹城平派鼓吹乐《集贤宾》,展现传统鼓吹乐的非凡魅力 [2] 活动意义 - 活动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系统性保护成果的集中体现 [2] - 展现了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 [1][2] - 鄂尔多斯通过"非遗+旅游"模式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2] - 活动让原生民歌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彰显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 [2]
非遗技艺添彩海南假日游
海南日报· 2025-05-04 08:55
非遗与旅游融合 - 儋州市木棠镇东坡文化同心小站举办东坡文化徒步活动,结合儋州调声非遗表演和东坡美食体验,吸引游客参与文化互动 [2] - 昌江黎族自治县推出6条特色旅游线路,包含黎陶制作技艺体验等非遗项目,促进研学旅游发展 [3] - 海口市通过公仔戏展演、英歌战舞表演等活动,在景区、商街等场景植入非遗元素,增强游客文化体验 [3] 非遗活动创新形式 - 昌江将非遗展演与传统歌曲以快闪形式呈现,结合现代艺术手法提升游客参与感 [3]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展苗绣、东坡笠等非遗技艺现场展示,通过社教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 [3] 非遗项目商业化潜力 - 东坡饼制作技艺被列入儋州市第九批市级非遗名录,成为旅游活动中特色消费项目 [2] - 黎陶制作技艺融入亲子旅游线路,形成"非遗+自然野趣"的差异化产品 [3] 文化IP开发 - 苏轼诗词与儋州调声结合,打造"东坡古道"文化IP,强化历史名人效应 [2] - 海口云洞图书馆举办非遗美食音乐文化周,整合英歌舞等非遗资源形成节庆IP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