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孟子》

搜索文档
让西夏文从历史深处走出来(文化中国行·感知文化里的中国·关注冷门绝学)
人民日报· 2025-08-04 06:10
数字技术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应用 -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利用虚拟现实全景、三维建模等技术建成虚拟场景教室,通过交互设备展示西夏陵、韦州古城等遗址的三维环境,增强学生沉浸式学习体验 [2][5] - 开发"西夏文活字印刷"仿真软件,学生可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印刷工序,软件根据操作规范度自动评分,帮助学生掌握西夏文构字规律和印刷技术 [5] - 线上课程"解读西夏"包含500分钟教学视频,通过"学堂在线"平台向全国开放,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并登陆"学习强国"平台 [8] 西夏文献数据库建设 -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建成西夏文献资料数据库,收录6000张图片和35万字文本,具备检索下载功能,为学术研究提供数字化支持 [4] - 数据库包含河北保定出土的西夏文碑刻拓片等珍贵文献,通过高清扫描技术实现文物数字化保存 [3][4] - 收录《番汉合时掌中珠》等双语对照辞典,该辞典包含西夏文与汉文双义双音对照内容,现存6000个西夏文字中常用字含义已基本破译 [4][6] 西夏文化研究成果 - 研究表明西夏政权高度认同中原文化,典籍记载党项人自认黄帝后裔,国都南门命名与北宋开封南薰门相同 [7] - 西夏设立刻字司机构,在学习中原泥活字印刷技术基础上首创木活字印刷,开创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印刷先河 [6] - 西夏将《论语》《孟子》列为学堂启蒙读物,官僚机构仿宋制设立中书、枢密、三司等,采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7] 跨学科教育创新 - "解读西夏"公共课采用通识教育模式,吸引英语等非历史专业学生选修,部分学生因此报考西夏学研究生 [7][8] - 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通过解读西夏文字揭示中华文化向心力,年授课量超过140课时 [8] - 教学团队运用信息技术将晦涩的西夏文字转化为三维动画、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显著提升学习效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