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学

搜索文档
西夏文物文献中的民族交融图景
人民日报· 2025-07-26 06:02
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的影响 - 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提升公众对西夏陵及西夏学的关注度 [2] - 西夏陵的出土文物和文献推动西夏研究成为近三四十年来的热点 [2][3] - 黑水城出土的大量西夏文献为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3][6] 西夏陵出土文物反映的文化交融 - 西夏陵体现中国传统陵寝制度与中原地区一脉相承 [3] - 出土文物包括石雕、陶瓷、铸造、纺织等门类,工艺与中原地区相似 [3] - 177号陪葬墓出土长1.2米的鎏金铜牛反映成熟铸造工艺 [3] - 建筑构件工艺水平可与中原相媲美 [3] 碑文揭示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传承 - 西夏文与汉文残碑证实西夏最高等级建筑中两种文字并用 [4] - 汉文碑文显示党项族和汉族都是西夏主要民族 [4] - 碑文撰述形式与专用词语运用显示高水平文化表述 [4] - 西夏文碑文直接称"尊者"形成独特记述方式 [4] 西夏对中原文化的接纳与传承 - 6号陵汉文残碑出现"轩辕"一词证实对中华民族始祖的崇敬 [5] - 7号陵西夏文残碑出现"夫子"特指孔子,显示对儒学深度接纳 [5] - 西夏曾翻译《论语》并将孔子封为文宣帝 [5] - 职官名称与《天盛律令》印证,显示承袭中原传统 [5] 黑水城文献的价值与影响 - 黑水城出土文献包含《番汉合时掌中珠》等双语对照文献 [7] -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存在汉文本显示多语言应用 [7] - 中原儒学著作、兵书、类书等被译为西夏文 [7] - 西夏编纂仿中原地区的通俗类著作 [7] 西夏社会的民族融合 - 西夏户籍显示党项族与汉族共存 [8] - 契约文书包含党项族、汉族、契丹族等多民族 [8] - 部分契约显示存在跨民族婚姻 [8] - 西夏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8]
天马故乡武威:王杖诏令里的汉代老人丨从长安到敦煌(8)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08:55
历史文化遗迹 - 雷台汉墓出土铜奔马为1983年中国旅游标志原型,墓中出土171件铜器、2件金器等珍贵文物,铜车马仪仗队包含1件铜奔马及17件骑马武士俑[5][9][10] - 雷台汉墓结构复杂,全长40多米,含墓道、甬道及5个主室,墓道中段古井因"空气凸透镜"原理产生放大效应[7][8] - 墓主身份推测为东汉破羌将军张绣,依据包括银印等级制度及青铜马上"左骑千人"等铭文[14][15][16] 文物考古发现 - 武威磨咀子汉墓出土《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书令册》,记载汉代赐予70岁以上老人鸠杖的养老制度,杖首斑鸠象征"不噎之鸟"[29][31][32] - 西夏博物馆藏1000余件文物,包括西夏文《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该碑为1961年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0] - 武威文庙存明清匾额40余块,时间跨度从康熙三十四年至民国二十八年,展现西北科举文化盛况[23][25] 多民族文化交融 - 西夏时期武威作为西凉府治所,出土汉文买地券与西夏文文物并存,反映汉族与党项族融合[21] - 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出土弘化公主等墓志,记载唐朝与吐谷浑和亲历史,该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7][28] - 汉代獬豸形象彩绘木雕出土于武威汉墓,体现古代司法文化信仰[34]
蒋维崧︱俄藏敦煌、黑水城文献出版轶事
新浪财经· 2025-07-12 12:34
敦煌西域文献出版项目 - 上海古籍社自1989年启动抢救出版流失海外的敦煌西域文献文物项目,1992年开始出书,三十多年来已出版俄国、法国、英国从敦煌、新疆、黑水城等地掠取的文献、文物资料图录数百册 [1] - 其中俄藏敦煌文献十七册,俄藏黑水城文献三十一册,预计2026年出齐 [1] -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摄影方式发表图版最多的古代写本文献出版项目 [1] 俄藏黑水城文献合作出版 - 1993年中俄双方达成协议合作出版《俄藏黑水城文献》,中方由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组团赴圣彼得堡展开工作 [9] - 黑水城文献在俄国东方所的入藏量是世界第一 [9] - 1997年前出版的第一、二、三及第七册未列入克平为编委,直到出版第八册时才补入 [14] - 2000年完成现场编拍工作,累计摄制黑白底片近三万拍,涵盖俄藏黑水城文献精华的绝大部分 [18] - 预计2025年出版完毕全书的最后一册即第三十三册 [36] 西夏学研究 - 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所内的西夏学专家以克恰诺夫、克平为双峰并峙 [11] - 克恰诺夫研究领域宽广,对西夏法典尤其是《天盛律令》深有研究,并编著西夏刊刻的《大藏经》分类目录 [11] - 克平的研究以精深著称,对西夏语音系统提出自己的解释,并力图释读西夏文字系统存而未决之疑难 [11] - 克平与同事在1969年对《文海》这部巨著作了研究阐释,还对《孙子兵法三家注》《类林》《新集慈孝记》作了研究 [11] 学术交流与合作 - 1987年1月中国西夏学者史金波与李范文受中国社会科学院派遣前往东方研究分所进行学术交流 [23] - 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派出以魏同贤为团长的访苏代表团考察东方所收藏的敦煌写卷 [24] - 1995年8月在银川召开首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克恰诺夫与克平等俄方学者参会 [30] - 1997年《俄藏黑水城文献》首批四大册出版物首发,第一册冠以中俄双方主编各自撰写的《前言》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