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观鸟研学活动
icon
搜索文档
当年轻人爱上“追鸟”
新华网· 2025-05-15 12:17
观鸟活动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 - 观鸟活动正在年轻群体中迅速走红,成为一种新型"追星"活动,社交媒体上关于珍稀鸟类的讨论热度高 [1] - 抖音"观鸟"话题播放量超7亿次,小红书"观鸟"话题浏览量超4.4亿次,讨论超396万次 [3] - 小红书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观鸟"搜索量同比增长19倍,近一年相关笔记发布量是过去十年总和的1.2倍 [3] - 观鸟内容创作者年龄从35岁左右下降到25岁左右,年轻人成为主要创作者 [3] 观鸟活动的特点和吸引力 - 观鸟是一种沉浸式自然体验,可以在鸟鸣与晨光中找到内心平静 [8] - 活动具备低门槛与高趣味性,无需专业设备,普通相机或望远镜即可参与 [8] - 乐趣在于探索过程,在条件莫测的环境中快速寻找和发现目标带来挑战和收获 [8] - 亲近自然与放松身心是促使年轻人观鸟的核心动力 [10] 观鸟活动的社交属性 - 观鸟成为年轻人拓展朋友圈的新媒介,基于共同兴趣的互动让观鸟成为连接友谊的新纽带 [10] - 年轻人看重观鸟的"社交属性",为共同爱好的年轻人提供轻松的社交场景 [11] - 社交媒体上分享观鸟经历与有趣的鸟类行为,形成互联网上的小团体 [11] 观鸟活动的经济效应 - 我国现有鸟类1500余种,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3%,候鸟超过800种 [16] - 截至2023年末,我国内地以鸟类观察为主的爱好者约有34万人,且多以中青年为主 [16] - "观鸟热"展现出成为大众消费新增长点的巨大潜力,带火吃住行等消费 [16] - 观鸟目的地服务于观鸟者的各类食宿、向导、文创等产业首先受益 [16] - 江苏盐城以勺嘴鹬为原型开发IP形象"盐小勺",围绕观鸟游策划多种生态旅游产品 [16] - 江西鄱阳湖国际观鸟季带动超200万人次观鸟,旅游综合收入超5亿元 [17] 观鸟活动的社会价值 - 年轻观鸟者增多意味着更多人关注鸟类生存状况和生态环境问题 [15] - 年轻人可以成为鸟类保护志愿者,参与监测、栖息地保护等活动 [15] - 观鸟文化在年轻人中传播将丰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15] - 年轻人创造独特的观鸟文化内容和形式,如线上观鸟记录、观鸟短视频等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