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洋麻将》

搜索文档
两个人的戏剧,40年的沉淀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话剧《洋麻将》演出盛况 - 主演濮存昕在谢幕时将拐杖扔出,引发全场掌声雷动,标志为期两周的演出圆满结束 [1] - 该剧为北京人艺1985年首演,2014年由唐烨导演、濮存昕与龚丽君复排,今年是落地40周年纪念演出,成为近期舞台热门 [1] - 本轮演出对比1985年版更突出个性对立与轻快喜剧感,观众常因角色冲突发笑 [1] 两代表演风格对比 - 1985年版由于是之、朱琳主演,因当时中国养老院未普及,表演侧重社会批判与悲剧感 [1] - 2024年版濮存昕与龚丽君因年龄与剧中人同步,表演更自然,淡化技巧,强化角色化学反应 [2][5] - 濮存昕提到于是之当年未满60岁出演,而自己已年过花甲,对角色理解更深 [1] 艺术处理与创新 - 最后一幕舞台布景旋转配合灯光变化,从室内到室外,展现角色孤独无所隐匿,具有电影镜头感 [3] - 导演唐烨新增芬西雅伸手搀扶魏勒的情节,体现温厚与无奈,雷雨声遮蔽呢喃的设计强化命运呼应 [5] - 布景旋转与声效设计使观众视角从"观棋不语"转为"镜头拉远",突显房间落寞感 [3][5] 演员与角色深度绑定 - 濮存昕饰演的魏勒兼具粗暴刻薄与可怜特质,龚丽君的芬西雅展现犹疑与包容,形成独特表演张力 [2][5] - 两人此前在《雷雨》中塑造过经典角色"周萍""繁漪",此次表演被评价为"人书俱老",与前作形成艺术呼应 [2][5] - 雷雨声设计中隐含周萍、繁漪与魏勒、芬西雅命运的跨剧关联 [5] 剧本与社会议题关联 - 编剧精准捕捉衰老导致的行为与精神变化,反映老龄化社会的代际沟通障碍与社会疏离问题 [2] - 角色通过游戏掩饰孤独,台词"在地化"处理使外国故事本土化,1985年版成功引发观众共鸣 [1][2] - 剧中养老院背景从1985年的陌生概念变为2024年的普遍现象,影响表演侧重点转移 [1]
夏季演出市场燃动火热 “传统文化+新鲜话题+创新表达”释放观演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6-08 11:12
演出市场热度 - 夏季演出市场持续火热,本土原创剧目融入传统文化主题并呈现时代化特点 [1] - 原创音乐剧《大江东去》由东方演艺集团打造,聚焦苏轼在黄州的生活轨迹,塑造文豪形象 [1] 剧目制作与设计 - 《大江东去》服装造型和舞美设计参考北宋壁画、古籍及历史资料,融入宋代山水画风格 [4] - 全剧编排25首歌曲,歌词结合苏轼黄州时期名句,音乐融合现代内核与传统表达 [5] 多元化观演体验 - 北京人艺大小剧场为观众提供多元化观演体验 [6] - 话剧《洋麻将》由唐烨导演,濮存昕、龚丽君主演,通过两位老人的故事吸引观众 [9] 创新题材探索 - 北京人艺新排话剧《一日顶流》探讨硅基与碳基生命共生及人工智能话题,剧本源自2025年互联网科技小说 [10] - 该剧尝试连接时代话题,为文学作品转化为话剧提供新可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