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离子治疗

搜索文档
“看得起病用不起药”?高端医疗普惠化“好医保”给出新解法
中国经营报· 2025-06-20 21:26
文/李欣醍 未纳入医保统筹,治疗资源有限,高昂的治疗费用……当前,虽然医保覆盖面不断加大,全民基本医疗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先进治疗的可及性依然是横亘在患者与技术之间的巨大鸿沟。 近期,一篇《"高科技"抗癌带来天价诊费,如何让尖端治疗方式更"落地"》登上微博热搜,报道中罹患 中晚期食管癌的患者花费了38万元,使用"质子重离子"这一先进技术的治疗方法减少了痛苦,也提升了 存活率。 评论里不少网友人间堪称清醒,"用得起这高科技的,要么有钱人,要么有商保!" 事实上,文中的这位患者就是蚂蚁保好医保的用户,他的近38万元治疗费,保险公司全部给报销了,而 他每个月只花了120元的保费。小投入却撬动大保额,这让百万医疗险走进了普通群体。 就在几天前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基本 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2024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 条"也提出,要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保障范围。 如何在基本保障兜底基础上,让商业健康保险成为覆盖医保外部分的有力补充,提升全民健康保障体系 的可及性,解决"看得起病但用不起新药、贵药"的难 ...
高科技”抗癌带来天价诊费,如何让尖端治疗方式更“落地
新京报· 2025-06-18 10:53
费用高昂,一个疗程33万且不纳入医保 临床研究表明,粒子治疗有毒副作用轻、适应症范围广、肿瘤控制率高等优势,在特定部位肿瘤及传统 放疗抵抗性肿瘤的治疗中效果更好。2018 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将质子治疗作为 头颈部肿瘤和食管癌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法之一,此前还将其纳入肝胆肿瘤治疗指南。 2025年5月,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发布《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十周年生存报告》,其中提到,粒子放疗 患者5年总生存率近70%,初治鼻咽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92.9%,早期(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总生 存率为70.3%。 不过这项新兴的治疗方式给患者带来了希望的同时也遭遇了现实困境。不纳入医保且接近30万一个疗程 的治疗费用,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目前国内质子重离子每年治疗仅数千人,与我国癌症每年新发约 400多万的病例相比,仍然杯水车薪。 定向打击,国际最尖端的放射治疗技术 一道肉眼无法捕捉的重离子束,以约0.7倍光速冲出加速器。 53岁的李淑芬躺在治疗床上,这些高能带电粒子正在她体内完成一场针对癌细胞的"定向爆破"。粒子进 入人体后,会像"导弹"一样,沿着特定路径飞行,直到到达肿瘤的位置,瞬间释放大量能量。 2 ...
美中嘉和20250611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质子重离子治疗行业、肿瘤放疗行业 - **公司**:美中嘉和,旗下涉及广州泰康肿瘤医院、上海泰和肿瘤医院、华北石家庄医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政策与行业发展 - **政策利好民营医院**:2024 年 2 月国家卫健委允许非公立医院单独申请 8 张质子重离子配置许可,5 张已在 2024 年发放,3 张将在 2025 年发放,最新通知允许非公立与公立医院一起申报,对民营医院友好[3]。 - **国内行业现状**:国内已发放约 53 台质子重离子配置许可,但实际开业治疗中心少,与欧美国家相比设备数量落后[3]。 医院运营情况 - **广州泰康肿瘤医院**:2024 年底开业,门诊量近 1000 人次,已治疗近 200 名患者,单疗程收费 29.5 万元,年初至今质子重离子治疗收入约 6000 万,整体收入与 2024 年基本持平,预计 2025 年治疗 1000 名患者可显著减亏但难盈利[2][4][5][10]。 - **上海泰和肿瘤医院**:预计 2026 年开业(不含质子中心),质子中心预计 2027 - 2028 年投入使用,总投资 30 亿元[2][8]。 - **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运营成熟,年治疗约 1000 名患者且满负荷运转,治愈率高[2][7]。 盈利预期 - 满负荷运营下,四间治疗室年收入可达 6 亿元,预计年治疗 600 - 800 名患者可实现盈亏平衡[3][10]。 支付方式 - 质子重离子治疗未纳入医保,商保是重要支付方式,占比约 10% - 20%,未来有望提升,正在与香港保险公司洽谈合作[3][11]。 技术与服务模式 - **放疗技术发展**:放疗趋势越来越精准,质子重离子束疗法是最好的放疗手段之一,粒子治疗(质子、中子)通过布拉格峰效应提供肿瘤放疗服务,全球质子治疗案例最多,中国正在建设中但尚未成熟[12]。 - **MDT 治疗模式**:广州、上海和石家庄医院将为患者提供 MDT 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12]。 价格与成本 - **设备定价与折旧**:广州和上海设备定价在 4 - 6 亿元之间,折旧期预计 20 年[2][9][10]。 - **服务定价**:短期内质子重离子治疗定价可维持,长期若治疗中心数量增加可能调整,未来可能推出套餐类定价[19]。 国产设备发展 - 国内厂商逐渐形成规模,如兰州国科离子、上海瑞金医院嘉定院区与爱普强、中广核技、麦盛等,有望实现国产替代并降低患者治疗费用[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AI 质子治疗大模型已在广州部署,未来将扩展至肿瘤放疗及其他领域,并上线移动端应用[3][15][16]。 - 放射治疗在广州医院收入中占比超过 50%[18]。 - 国家医保局推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短期内公司以质子重离子治疗为主,价格能维持并贡献营收[13]。 - 广州医保患者在 DIP 控费政策下执行情况良好,扣费比例低[13]。
一季度经济稳步增长 兰州新区厚植发展新优势
人民日报· 2025-05-09 05:52
今年一季度,甘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8.7亿元,同比增长6.2%,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向上向好的积极态 势。从产业协同到全链共生,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一季度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2%,多项核心指标增速为全省第一。 化工园区内机械轰鸣、厂房宽敞明亮、政务服务中心快速办结事项……近年来,兰州新区积极构 建"3+2"现代产业体系,新能源新材料与装备制造深度融合,小型化重离子治疗装置研发成功并投产, 产业集群从"单点突破"迈向"全链共生"。 天空湛蓝,在兰州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德福新材料7万吨锂电铜箔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厚度仅4.5 微米的铜箔成品正发往某头部电池企业。"我们的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已提升至15%,自主研发的技术 打破国外垄断。"企业负责人张涛说。 "16.5%的增速是系统性改革、全链升级与创新赋能的综合成果。"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舜栋表 示。当前,随着重离子医疗、氢能储运等产业加速布局,兰州新区正以"硬科技+软环境"的双轮驱动, 助力西部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在兰州泰基研发中心,科研团队正在调试新一代重离子医用治疗装置。"随着我们生产能力和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