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陶罐
icon
搜索文档
考古新发现!山西汾阳北宋元祐八年夫妇合葬墓发掘资料公布
央视新闻· 2025-07-24 19:23
今天,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山西汾阳西外环北宋元祐八年夫妇合葬墓发掘资料。该墓的发现对进一步厘清宋、金墓葬的区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陶魂塔 组合的完整性对研究同期墓葬的随葬品组合、器物的功能用途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墓为夫妇合葬墓,墓主为杜太君及其丈夫,其子任昉于元祐八年(1093)将二人合葬一处。共出土器物21件,包括陶魂塔、陶罐、陶钵、陶盘、瓷碗、砚 台、木梳、铜钱、铜簪、铜饰、墓志等。 出土器物 墓葬出土的红白彩绘的陶魂塔和陶钵,应是具有镇墓功能的器物,或为汉代以来道教"解注器"的发展变异。陶魂塔是自唐代开始流行的塔式罐发展到宋代的 形式,唐代塔式罐以罐为主体,发展到宋代已然成为以塔为主体。该墓出土的2件陶魂塔形制大体相同,皆饰红、白彩,分置于棺床两边,对称放置。此2件 陶魂塔细微之处又有诸多不同,除塔身塔檐装饰有区别外,较醒目的区别在于陶罐和塔刹的彩绘,虽都间隔施以红、白彩,但一件做横向条纹,另一件做竖 向条纹。 出土器物 墓葬位置示意图 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汾阳市文物局的大力配合下,对位于汾阳市西门社区文峰路 北、西外环东侧 ...
一场延续七十余年的考古接力(赓续历史文脉·考古故事)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盘龙城遗址考古发现 - 盘龙城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长江中游夏商时期中心城市的重要见证[8] - 遗址累计出土3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绿松石镶金饰件、铜带鋬觚型器等精美器物[9][18] - 2024年发现规模庞大的石构遗迹,东西分布长约655米、南北最宽约200米,是长江中游首次发现的夏商时期大规模石构工程[11][18] 考古发掘历程 - 1954年由蓝蔚首次发现,1963年进行首次科学考古发掘,1974年展开大规模挖掘[10] - 发掘出城垣、宫殿区、贵族墓地及一般居址区,确认其为商代早期二里岗时期古城[10][11] - 目前发掘面积不足2%,考古工作持续由80后、90后团队主导[17] 文物保护技术 - 采用组合式修复法保留碎器葬文物原始状态,如王家嘴4号墓断成两段的铜刀[13][14] - 研发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结合3D打印技术修复宫殿,解决夯土墙易被雨水侵蚀的问题[14] - 建立数字盘龙城模型,通过VR技术展示遗址全貌[14] 遗址管理与开发 - 公园占地面积4.86平方公里,采用"遗址+博物馆"管理模式,保持原生环境风貌[16] - 开发考古、制陶、商文明三大主题课程,设置互动体验区增强游客参与感[17] - 通过安置原住民参与文保工作解决保护与民生矛盾,形成可持续保护机制[15]
文博日历丨楚人的“黑”科技 地下埋藏2500年依旧熠熠生辉
央视新闻· 2025-06-27 09:57
三角暗纹磨光黑陶罐的考古发现 - 1973年至1979年湖北当阳赵家湖区域考古发掘发现楚墓297座,三角暗纹磨光黑陶罐出土于M249墓 [2] - 陶罐在地下埋藏2500年仍保存如新,表面经过抛光处理 [5][9] - 陶罐为细泥质地黑陶,颈部有细密竖纹,肩部有三角纹暗纹 [5][7] 磨光黑陶的制作工艺 - 制作工艺复杂,关键步骤包括精细淘洗黏土和控制火候 [9] - 烧制过程分为氧化焰定型(大火)和还原焰上色(烟熏) [10] - 暗纹通过鹅卵石或兽骨工具在未干陶坯上刻画形成 [10] 黑陶的历史地位与发展 - 磨光黑陶在春秋时期重现于当阳赵家湖楚墓,战国后逐渐消失 [9] - 黑陶在楚国贵族墓葬中作为礼器组合,地位与青铜器相当 [12][13] -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已使用快轮制陶技术,器形规整且效率高 [15][17] 黑陶的技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 龙山文化首创渗碳工艺烧制黑陶,蛋壳陶厚度仅0.2-0.5毫米 [19][21] - 蛋壳陶被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特征为黑亮薄硬 [19][21] - 黑陶从日常生活器皿发展为兼具实用与礼制功能的工艺品 [21]
透过“国色”看中华之美(文化中国行·这些美 很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展览概述 - 展览名为"国色之美 不可方物——中国传统色彩文物"由中国海盐博物馆策展 [3] - 展览以"桃红""凝脂""缃叶""沉香""群青""墨黑"6种中国传统色彩划分板块 [3] - 展览在《说文解字》提及的"赤、黄、青、白、黑"五色基础上选取衍生色 [3] 展览内容 - 联合3家江苏省内博物馆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筛选百余件文物 [3] - 展出文物包括陶瓷、玉器、铜器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有色彩故事"的文物 [3] - 缃叶寓意"丰收" 沉香代表"沉稳" 墨黑象征"庄重" [3] 重点展品 - 清青花缠枝莲梅瓶位于"群青"展区 青花瓷纹样以青蓝为主色调 [4] - 清透雕鸟纹白玉挂件位于"凝脂"展区 以白玉为材呈现细腻光泽 [4] - 展出文物还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单耳陶罐 唐黄釉绞胎碗 元铜爵杯 明祭兰釉蒜头瓶等 [2] 展览理念 - 色彩作为历史的叙事者 串联物质与精神、艺术与生活、文化与历史 [3] - 通过文物肌理、纹样展现跨越悠久岁月的中式美学 [3] - 青花瓷体现"清、雅、淡"意境 白玉传递"脂白温润"的审美 [4] 观众反馈 - 00后策展团队成员表示对文物色彩的认识从名称拓展到历史语境 [5] - 青铜器颜色、秘色瓷之谜、元青花等知识加深了对传统色彩的理解 [5] - 文物色彩欣赏被视为穿越古今的共同审美体验 [5]
英媒:损坏名画的孩子,要被赶出博物馆吗?
环球时报· 2025-05-14 06:44
美术馆与儿童互动 - 一名儿童在荷兰鹿特丹博物馆刮花了价值4200万英镑的马克·罗斯科画作《栗色上的灰橙,8号》,导致画作需撤展修复 [1] - 此前不到一年,以色列海赫特博物馆一名4岁男孩砸碎3500年历史的陶罐 [1] - 事件引发关于是否应禁止儿童进入美术馆的争议,部分观点认为儿童若无法自控则不应进入画廊 [1] 儿童与艺术的关系 - 儿童对艺术的反应是出于本能,早期接触多样风格和媒介有助于接受实验性、非传统作品 [2] - 儿童通过触摸探索世界,可能比成年人更直接与罗斯科类作品产生联系 [2] - 热爱艺术的人需保留童真般的开放和好奇,未来艺术家尤其需要这种精神 [2] 美术馆的应对策略 - 博物馆和画廊需平衡观众亲近艺术品与安全保障的关系,意外难以完全避免 [3] - 以色列博物馆将陶罐损坏事件转化为教学机会,邀请涉事儿童家庭参与修复过程 [3] - 鹿特丹博物馆可能通过保险赔付处理画作修复,并采取类似方式化解意外 [3]
山西公布平遥唐墓发掘资料 墓主为太原郡人士
中国新闻网· 2025-05-07 09:12
考古发现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平遥县北汪湛村唐墓M5发掘资料,墓葬年代为初唐末期,墓主为太原郡人士 [1] - 墓葬位于平遥古城西北方向,距古城约8.3公里,距镇国寺约8.6公里 [1] - 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圹墓道单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和墓室三部分组成 [1] 出土文物 - 该墓共出土随葬遗物13件,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等 [3] - 出土三彩陶罐一件,具有典型初唐时期特征 [3] - 随葬器物以灰陶和三彩釉陶为主,釉色丰富 [3] 历史研究价值 - 墓志记载墓主人于武周圣历三年(公元700年)下葬,为初唐时期墓葬 [3] - 墓志记载的下葬位置为研究隋唐平遥城位置提供了重要佐证 [3] - 该墓葬为山西地区初、盛唐过渡阶段墓葬提供了年代标尺 [3] - 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对研究晋中及山西地区唐代丧葬习俗演进具有重要价值 [3] 时代特征 - 初唐时期随葬品以灰陶和三彩釉陶为主 [3] - 盛唐和中唐时期白瓷逐渐成为随葬品重要组成部分 [3] - 这一变化反映了从初唐流行唐三彩到盛唐流行白瓷的转变 [3]
税收·法治·公平丨税惠春风吹拂古城
搜狐财经· 2025-04-29 17:41
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小微企业 - 喀什市喜羊羊烤全羊店2024年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红利1.5万元 用于定制专属餐具 [3] - 税务部门针对小微企业开展"税惠赋能 小微焕新"政策宣讲活动 重点讲解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税政策和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 [4] - 个体工商户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免征增值税 [4] 文创产业税收支持 - 喀什市斑马疆湖文化创意社2024年享受税惠政策红利4万余元 该企业深耕喀什文创10年 产品包括民族特色冰箱贴、艾德莱斯香囊等 [5] - 税务部门"石榴籽宣传队"在文创集市为纳税人提供涉税指导和税惠宣传服务 [5] - 文创集市展示了新疆丰富多元的文化创意成果 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 [5] 非遗传承税收扶持 - 喀什市忆起土陶制作部2024年享受2万元税惠减免 用于工坊升级改造 [7] -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税务部门开设"窑边课堂"进行政策讲解 [6] - 税务人员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土陶技艺工匠解读自然人代开发票及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等热点问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