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峪猪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产业如何“特而强”(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08-15 06:01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 四川省通江县通过"政府+金融+保险+企业+农户"五方联动模式发展青峪猪产业,开发316种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1] - 云南省昭通市通过产品研发创新实现土豆全产业链价值重构[1] - 陕西省延安市构建现代化苹果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1] - 全国已建设2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1709个农业产业强镇,832个脱贫县培育2-3个特色主导产业[1] - 乡村产业整体仍存在主体不强、加工增值不多、带动能力偏弱的问题,脱贫地区产业散小弱问题突出[1] "特而强"乡村产业特征 - 产业发展模式从"单一生产"转向"融合发展"[2] - 增长动力从"资源支撑"升级为"科技引领"[2] - 产业形态从"小而散"向"规模化、国际化"跃升[2] - 需要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化、融合化、开放化"三化"发展[2] 产业链升级路径 - 前端科技赋能打造标准化生产链,中端发展精深加工链和高附加值业态,后端拓展服务价值链[3] - 山东金乡县通过全产业链发展大蒜产业,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和价格指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使价值提升20多倍[3] - 金乡县成为世界大蒜五大中心,2022年全产业链产值达688亿元[3] 差异化发展策略 - 通过种业创新、非遗传承、专利技术打造特色产业[4] - 通过质量标准控制、"三品一标"建设、品牌打造提升产业质量[4] - 促进产业融合、集聚和国际化发展[4] - 对帮扶产业采取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分类施策方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