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振兴

搜索文档
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攻关行动推进会在四川丹棱召开
中国经济网· 2025-07-22 16:59
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攻关行动 - 中国农科院启动乡村产业振兴科技攻关行动,选取10个产业代表性强、示范效应好的县作为试点县,设置优质果蔬、特色园艺、特种经作、特色畜禽和乡村新兴产业五大任务 [1] - 行动由农经所牵头,联合14个研究所50余个创新团队,采用"按需研发、定向转化"模式,实现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1] - 农经所已成立西南中心(成都)和东南中心(福州),将以西南中心为一线指挥部在四川丹棱率先推动,打造全链条贯通的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实践范例 [1] 丹棱县合作与成果 - 农经所与丹棱县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围绕种养殖全产业链开展深度合作,为丹棱县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 - 丹棱县成功培育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品种,实现全年供应和全球销售,连续9年入选中国区域品牌百强,带动18万亩柑橘产区果农户均年收入达8万元 [3] - 突破大米脱糖、超微粉生产等关键技术,建成晚熟柑橘商贸物流园和食品生物智造园,推出国内首条冻粑标准化生产线,打造年产值超亿元的"果小酒"果酒品牌 [3] 农业科技创新与未来发展 - 丹棱县集成推广20余项先进技术,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建成全国"最美科技小院",正打造食品生物智造研究院和西南地区最大养生菌种资源库 [3] - 通过"科研单位出技术、地方政府搭平台、农民主体得实惠"的合作新模式,让科研课题从产业需求中来,成果到生产实践中去 [2] - 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将丹棱打造成为农业科技"试验田"和乡村产业振兴示范样板 [3]
乌斯浑河畔 奋进谱新篇
人民日报· 2025-07-20 08:22
红色教育产业 - 牡丹江市林口县骏升学校开发校本教材《英勇八女魂》并融入团体操表演,培养红领巾讲解员传承红色文化[4] - 牡丹江师范学院创作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并列为新生必修课,累计1600名学生参与演出衍生合唱曲目[5] -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改造工程采用投影技术动态呈现战斗场景,新展陈提升沉浸式教育体验[8] 鹅养殖及加工产业 - 林口县海华大鹅养殖合作社应用恒温孵化室与手机APP监控系统,实现鹅苗存活率提升并避免数十万元损失[6] - 县内建设年孵化500万羽的现代化基地,3年发放产业补贴超3亿元,创新"鹅业贷"金融产品支持养殖户[7] - 鹅羽绒加工产业实现高附加值转化,分拣后的翎毛、绒子分别用于羽毛球和羽绒服,优质鹅绒每吨溢价3万元[7] 特色农产品产业 - 林口县沙棘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通过现代化生产线加工浆果提升产品附加值[7] - 鲜食玉米产业年加工量突破9000万棒,采收与加工环节形成规模化产业链[7]
诚意如“金”,非“李”莫属!乐昌黄金柰李即将上市
南方农村报· 2025-07-10 20:36
产业发展概况 - 乐昌黄金柰李产业2024年产值突破11亿元,出口量及出口额大幅增长[5] - 7000多种植户实现每亩增收600多元[6] - 2025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预计总产量突破7万吨[16] 技术提升与品质管理 - 自2017年起通过土壤改良、套袋技术革新等提升品质,2025年设立两个示范点优化生长环境[10][11] - 2025年举办技术培训班并派出科技特派员指导田间管理[13][14] - 制定分级标准,建立品控示范基地,要求"不成熟不采摘""不安全不上市"[26][30] 产业模式创新 - 推广"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及"公司+合作社+农民"模式,韶州府品牌机构负责市场与技术支持[20][25] - 九峰镇绿峰果菜专业合作社集合600多户社员,帮扶330户脱贫户,提供20%返利及50%分红[22][23] 销售渠道拓展 - 建成市镇村三级电商物流网络,培训8000多人次,党员带头开展线上销售[37][38] - 上线亚北集团"云菜链"、百果园等十大平台,举办品牌主题活动及采购商考察[40][41] - 推出全球首部农文旅短剧《黄金柰李西游记》,全网播放量超百万次[42] 深加工与国际化 - 开发柰李干、酒、果酱等深加工产品,结合乡村旅游提升附加值[50] - "韶州府"高端礼盒出口法国(售价24.39欧元/盒)、阿联酋、美国等国家[47] - RCEP企业孵化专班推进农产品出口,强化质量安全监管[32][34] 产销对接与品牌建设 - 广东省计划组织全国采购商于7月19日赴产地考察洽谈[53] - "韶州府"品牌通过授权和品质背书打造标准化供应链,推动产业从"量增"转向"质升"[34][57]
今年我省培育702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
辽宁日报· 2025-07-09 08:57
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培育计划 - 今年将遴选并培育702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1] - 该项目是五年行动的第四年前三年已累计完成培育1900人 [1] - 学员遴选聚焦农产品生产加工业乡村特色产业帮扶产业以及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农产品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1] - "三支一扶"人员和乡村文旅带头人支持项目入选人员符合条件的也可纳入培育范围 [1] "头雁"培育模式 - 培育时限为一年采取"四个一"培育模式 [1] - 包括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 [1] - 组织"头雁"到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进行体验式学习 [1] - 至少组织一次学员互访活动确保"头雁"都至少参与一次互访交流 [1] 培育成效 - 学员表示通过系统专业学习和其他地方学员广泛交流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法 [2] - 在农产品销售方面实现信息互通让学员受益匪浅 [2] - 具体案例显示学员对鸭稻共养项目更有信心计划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2]
【铜川】10条措施支持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7-07 07:33
政策支持措施 - 铜川市出台10条措施支持苹果、大樱桃等特色果业高质量发展,旨在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基础和促进农民增收 [1] - 政策涵盖生产基础提升、市场流通畅通、科技服务强化和财政金融支持四大方面 [1][2] 生产基础提升 - 培育种业龙头企业,打造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中心 [1] - 高标准建设规范化果树良种扩繁基地每亩补助1000元 [1] - 达标市级示范园每亩补助200元(单个最高5万元) [1] - 连片建园20亩以上且成活率95%以上的标准化现代果园每亩补助1000元 [1] - 新建智慧果园设施补助:日光温室每亩2万元、暖棚每亩1万元、冷棚每亩0.3万元、避雨棚每亩0.1万元 [1] 市场流通与品牌建设 - 支持建设区域性果品产地交易市场,验收合格后给予建设主体50万元补助 [2] - 推广使用"铜川苹果""铜川大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 - 承办市级及以上果业重大活动的区县给予10万元补助 [2] - 参展企业补助:省内展会不超过0.3万元/次,省外展会不超过0.5万元/次 [2] 科技服务与创新 - 省级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标补助10万元,市级补助5万元 [2] - 参与省级现代苹果科技攻关联盟,支持技术研发推广和成果转化 [2] 财政金融支持 - 2025年起市级财政每年设立500万元以上果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 [2] - 乡村产业发展资金的65%优先用于特色果业 [2] - 金融机构创新"优果贷""种植e贷"等金融产品 [2] 政策实施目标 - 提升优势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3]
林武在潍坊调研时强调 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大众日报· 2025-07-03 09:13
文旅产业发展 - 青州古城保护修复与文旅产业发展受到重视 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文脉 [1] - 需严格规范管理各地古城建设 促进特色化经营 丰富旅游消费业态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1] 纺织服装行业 - 坦博尔智慧科技园被调研 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 提升产品品质 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1] - 有关方面需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惠企政策落实落地 助力企业做强做大 [1] 花卉产业 - 青州市财金投资集团鑫和兰谷项目被调研 需提升花卉品质和附加值 拓展"一带一路"市场 擦亮青州花卉品牌 [2] 农业与乡村振兴 - 仰天山人参种植基地被调研 需推进人参全产业链开发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 经济工作部署 - 需持续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外资 突出以增量对冲减量 以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 [2]
废弃砂坑变身现代牧场
经济日报· 2025-06-30 09:09
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将废弃砂石料场改造为现代化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园区,实现生态修复与土地高效利用的双赢 [1] - 通过铲高垫低的场地平整工程,将南北最大高差30多米的破碎地貌转化为适宜畜牧养殖的产业用地 [1] - 项目成为国内首家在高标准矿山综合治理项目上建成的规模化肉牛养殖场 [2] 养殖基地建设与规模 - 园区建设封闭式基础母牛舍4栋、开放式自繁牛舍12栋,配套1万平方米饲草料棚及3.1万平方米的青贮窖池10座 [1] - 目前存栏肉牛11000头,全面投用后养殖规模可达2万头 [2] - 2024年计划引进13000头纯种安格斯肉牛,建成全自治区最大的纯种安格斯肉牛养殖繁育基地 [2] 产业链升级与经济效益 - 通过引进纯种安格斯繁育母牛,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 [2] - 安格斯牛肉被誉为"贵族牛肉",标准化养殖有助于提升区域肉牛产业整体水平 [2] - 项目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 利益联结模式与乡村振兴 - 创新构建村集体增收、农牧民养殖合作、订单种植、就业带动、技术服务五种利益联结模式 [3] - 农企联建模式让村集体获得稳定收入,村民实现本地就业,形成利益共同体 [3] - 项目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3] 未来发展规划 - 乌拉特后旗将持续提升养殖园区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打造肉牛产业新样板 [3] - 目标是将肉牛产业发展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牛路子",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
青梅出山走出致富路
中国能源网· 2025-06-27 16:11
电力保障助力青梅产业升级 - 国网云阳供电公司主动服务青梅产业,对配电线路、变压器、运输设备供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采摘、运输、加工环节电力稳定[1] - 供电公司优化无人机充电点位供电线路,指导科学充电,保障无人机作业连续高效,与单轨运输系统构成立体运输网络[5] - 针对夏季用电高峰及雷雨季,公司提前部署专项用电保障服务,建立"一对一"跟踪机制,指导用户优化用能方式[7] 运输系统现代化改造 - 单轨运输系统全长3.5公里,每年节省人工成本约2万元,替代传统肩挑背扛方式[3] - 无人机运输效率达人工3倍,日运量15吨,大幅减少果实损伤[3] - 立体运输网络彻底解决青梅从山间到公路的"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5] 产能扩张与电气化升级 - 泥溪镇2025年青梅年产量预计达3000吨,产值约600万元,各园区正新建烘干房、冷藏室等设施[9] - 供电公司为烘干房实施变压器增容改造,从50千伏安提升至200千伏安,新建10千伏线路500米和0.4千伏线路1公里[7][8] - 公司将持续保障全产业链电气化升级,包括采摘、运输、冷藏及深加工环节[9] 经济效益提升 - 现代化运输设备使青梅产业突破地形限制,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运输效率[3] - 电力稳定供应支撑产业规模扩张,烘干房等加工设施投用将提升产品附加值[8][9] - 供电服务增强产业发展信心,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9]
山东巨野:小小葡萄串起超亿元“甜蜜链”
中国经济网· 2025-06-24 16:10
产业发展规模 - 山东菏泽市巨野县独山镇孙解庄村葡萄产业年产值超亿元,惠及数千农户[1] - 孙解庄村已发展成为拥有60余座标准化大棚、200余亩种植面积的产业基地[1] - 规模化种植藤稔葡萄亩产约4000斤,亩均利润达2万余元[1] - 葡萄产业直接带动200余人就业,年产值突破500万元[1] 产业链延伸 - 万丰镇益之源基地将葡萄种植在总长近万米的生产路棚架上,约300亩酿酒葡萄种植区[2] - 450吨优质酿酒葡萄可转化为24万瓶葡萄酒,年产值高达500万元以上[2] - 所产干红葡萄酒荣获2022葡萄酒(中国)大奖赛银奖[2] - 基地日常用工超150人,吸引周边7个村、1000余名种植户参与[2] 三产融合发展 - 孙解庄村依托毗邻国家4A级金山景区优势,持续举办"葡香解庄采摘节"[2] - 将万亩葡萄园打造成"网红打卡地",游客体验采摘乐趣和特色农家宴[2] - 葡萄亩效益提升至2万~3万元,实现卖葡萄、卖风景、卖体验的复合型经营[2] 产业规划与创新 - 巨野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分阶段推进早、中、晚熟葡萄品种协同种植[3] - 鼓励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葡萄产地初加工[3] -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3] - 创新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双向赋能[3]
巴林左旗林东镇靠“菜篮子”闯出致富新赛道
内蒙古日报· 2025-06-19 16:21
设施农业规模扩张 - 林东镇推动设施农业规模突破1.15万亩,其中后兴隆地村蔬菜基地占地191.6亩 [1] - 通过"扩规模、打市场、增质效"三措并举,实现规模快速扩张 [1] - 今年将新增设施农业1950亩,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 [2] 产业链模式创新 - 后兴隆地村采用"基地种植+净菜加工+冷链配送"全链条模式,实现采收后10小时直达北京新发地市场 [1] - 深化"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覆盖100余人的产业链就业网络 [2] - 带动周边种植户年增收最高达1.8万元,村集体年均增收超15万元 [1][2] 科技赋能农业 - 推行"科技特派员+博士工作站+校地合作"三级技术服务体系,赤峰学院专家团队常驻指导水肥一体化技术 [1] - 与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推动香芹产业发展 [1] - 市农科院专家开展精准帮扶,推动蔬菜亩产和优质率双提升 [1]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后兴隆地村成为赤峰北部重要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2] - 设施农业集群是落实赤峰市"十大行动"的实践成果 [1] - 深度对接"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和"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行动"政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