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公开信用分析(PCA)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丨信评巨头转型进行时:标普中国高管变阵,非评级业务负责人出任首席执行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45
高管变更 - 标普信评宣布自2025年7月1日起黄直升任董事长 郭振伟接任CEO及法定代表人 原董事长Lynn Elizabeth Maxwell卸任但留任董事 原董事Dennis Martin OSullivan完全卸任 [1] - 新任CEO郭振伟原为标普财智中国负责人 该业务旗下Capital IQ数据库是全球市占率第二的金融数据终端 [1][3] - 此次高管变更前 标普信评已在2024年初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取消运营部 设立非评级业务部和财务及人力资源部 评级分析师从35人缩减至19人 [2] 业务转型 - 标普信评2024年员工总数47人 其中19人组成信用评级分析团队 4人负责非评级分析 非评级服务主要提供针对5000余家中国公司的非公开信用分析(PCA) [3] - 标普全球的市场财智业务收入自2022年起超过评级业务 2024年该业务收入达46.45亿美元 评级业务收入43.70亿美元 [8] - 国际评级机构在华面临"水土不服" 标普信评作为首家外资独资信评机构 在取消强制评级后业务承揽量微降0.04% 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合计占据超60%市场份额 [5][7] 行业趋势 - 信用评级行业呈现头部集中态势 2024年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分别占据32.72%和29.80%市场份额 标普信评等外资机构合计占比不足5% [7] - 国际评级机构正转向数据服务商模式 标普Capital IQ 穆迪分析 惠誉Fitch Solutions等技术解决方案成为新增长点 [8][9] - 标普信评在2024年新承接的评级业务中 90%企业(9家)变更评级机构后获得级别上调 显示其评级标准与本土机构存在差异 [7] 商业模式差异 - 中国信评市场以"发行人付费"为主 与国际机构兼有"发行人付费"与"投资者付费"的模式不同 这导致评级机构角色定位差异 [5] - 境外评级模型与中国市场存在适配问题 如城投企业评级需要结合地方政府信用评估 穆迪推出的企业家族评级(CFR)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