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面向对象时空多尺度气象资料同化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气象科技护航十五运会海上竞技 为马拉松游泳赛选出“好日子”
科技日报· 2025-11-06 10:43
赛事背景与创新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马拉松游泳女子10公里个人赛决赛在深圳桔钓沙海域举行,此为全运会历史上首次将马拉松游泳赛场置于真实海况中[1][3] - 赛道从平静泳池转向变幻莫测的开放海域,气象保障成为守护生命安全与赛事公平的双重防线[3] 气象保障核心要求 - 马拉松游泳项目对气象条件极为敏感,适宜风速需在5米/秒以内,阵风不超过8米/秒,水温需12℃至32℃[3] - 气象团队提前统计10年气候数据,确认比赛期间适宜风速概率达60%,水温稳定在19℃至29℃[3] - 制定“分级强提醒阈值表”,提前发布气候趋势预测与逐日赛事专报,实现“递进式”服务[3] 赛事当日保障执行 - 比赛当日清晨,气象团队将应急车开至赛场,实时监测数据显示气温20.1℃,最大阵风6.5米/秒级,能见度20公里,关键因素均处于适宜范围[3][4] - 早上8时与深圳气象台进行天气会商后,向组委会送达加密气象专报[4] 应对潜在风险与科技支撑 - 赛事前夕第25号台风“海鸥”生成,气象团队依托华南区域数值预报模型和人工智能预报系统“智霁”,提前5天精准判定台风不影响赛事[4][5] - 弱冷空气期间风速亦低于风险阈值,此预测基于区域数值预报国产化替代及人工智能临近预报模型的应用[4][5] 科技创新与体系建设 - 构建开放多元的气象科技创新共同体,研发国内首个面向对象时空多尺度气象资料同化系统,实现区域数值预报国产化替代[5] - 人工智能临近预报模型“智霁”“智瞳”的应用显著提升短时临近预报精准度,成为预报决策重要参考[5] - 构建“陆海统筹、立体精细、智慧协同”综合气象观测体系,通过卫星、雷达、高精度观测网及赛场500米范围内气象站全覆盖,实现从高空至海面无缝监测[5] 选址决策依据 - 在赛场选址阶段,气象部门迅速响应开展海域气候数据分析,指出桔钓沙海域相比七星湾强风频率更低、风环境更温和,更有利于运动员保持节奏与安全[5] 服务模式升级与价值体现 - 通过精细化数据分析和科技创新,实现气象服务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护航”的跨越[6] - 气象科技以更高速度与精度融入城市发展与重大活动脉络,彰显其在重大活动中的核心价值[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