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音乐综艺节目
icon
搜索文档
从一首改编歌曲引发的争议说起(锐见)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对年轻人的文化表达既要给予包容空间,也要积极引导,让青年文化和网络文化在保持活力的同时,能 够实现精神的升华和价值的沉淀 这些日子,一档音乐综艺节目中,年轻歌手对流行歌曲《李白》的改编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改编版强 化了电子国风的特色,歌词中加入"游戏梗"念白"我本是辅助,今晚来打野","如何呢,又能怎"的反 问,一声尖过一声。 对此,有人认为"魔性"恣肆,充满了"玩音乐"的自在感,也有人认为太过另类、不知所云,听得尴尬; 有人认为这种音乐语言背后的洒脱态度,让年轻人有共鸣,也有些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态度消费主 义",迎合大众情绪,空洞低俗。很多人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一首改编歌曲会引来如此多的争议? 曾经,人们对音乐的评价往往仅聚焦于音乐性,例如一首歌是否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但随着互联网时 代的到来,年轻人的音乐审美逐渐从"听音乐"变成了"听自己"——他们不再仅仅追求旋律的悦耳或技术 的精湛,而是渴望找到音乐与自身的关联性。人们从一首歌曲中可以听出来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自身的年龄、阅历和生活处境。这样一来,音乐作品在艺术审美之外,也成为一种情感的调色盘。 正如在评价《李白》这首歌曲的翻唱时,可以谈论音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