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一号
搜索文档
从“火箭少年”到“火炬少年” 他今天完成了一个超酷的任务
南方都市报· 2025-11-02 21:36
火炬传递事件 -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深圳举行 人形机器人"夸父"作为"0号"火炬手以拟人姿态完成百米传递 并与17岁的"火箭少年"王裕宁搭档完成火炬引燃 [1] - 王裕宁作为火炬手难掩激动 称感到"特别兴奋 特别荣幸 特别科幻" [4] 飞燕一号项目成就 - 王裕宁作为总设计师主导的"飞燕一号"探空火箭于2025年5月27日在青海冷湖发射成功 飞行高度达到10555.7米 刷新国内中学生航天实践纪录 [6][14] - 项目于2024年6月26日由来自深圳 北京 河北 山东等地的少年航天爱好者在北京正式启动 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设计和实验 [13] - 火箭名称"飞燕"取自王裕宁的母校燕川中学 寓意团队成员像自由翱翔的飞燕 [12] - 发射前团队进行了11个月准备 包括反复验证参数和预演故障 发射当天迅速解决了焊接接头松动等"小插曲" [13][14] 团队组织与个人领导力 - 王裕宁展现出超越年龄的组织能力与领导力 被指导老师评价为"项目经理" 负责总体设计 航电系统 统筹协作并撰写技术文档 [13] - 项目成功依靠团队成员在各自实验室和书桌前通过仿真 测试与失败共同完成 团队成员成为彼此最信赖的"战友" [13] 深圳的产业与教育支持 - 深圳的产业氛围为航天梦提供滋养 拥有亚太星通 深圳航天东方红等"国家队"企业以及星际荣耀等商业航天公司 完整的航天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21] - 城市提供了世界级的"工具箱" 如华强北的电子元器件和发达的精密制造产业 便于进行原型测试和定制非标结构件 [21] - 燕川中学提供了系统的航空航天特色教育 开设火箭设计 燃料调配 航电控制等课程 并支持王裕宁组建"红箭航天社团" 在场地和经费上给予帮助 [16][18][19] - 王裕宁的家庭提供了技术启蒙 其父亲教授电路板焊接等知识 深圳的创新激情与包容胸怀内化为其敢想敢干的底气 [23] 个人背景与未来规划 - 王裕宁的航天兴趣始于2012年观看"神舟九号"发射 其偶像为钱学森和杨利伟 渴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7][9] - 他在高中牵头组建"红箭航天社团" 并为就读燕川中学每周耗费三小时穿越深圳往返家校 [16] - 项目成功后 王裕宁与团队发起"青少年火箭爱好者联盟"以搭建交流平台 同时面临高三学业和高考压力 视其为必须翻越的山峰 [26] - 未来规划涉及对科创行业的广泛兴趣 最终目标是"做更大的运载火箭 能够上太空旅行" [27]
火箭总设计师是个高二男孩
北京晚报· 2025-06-01 15:56
火箭发射与技术参数 - 中国首枚由中学生自主研制的气象探空火箭"飞燕一号"在青海冷湖成功发射,最高飞行高度达海拔10555.7米[1] - 火箭全长1.52米,最大飞行速度约2马赫(2450.16千米/时),由气动结构、航电载荷、发动机和地面站分系统组成[3] - 火箭研制始于2024年6月26日,由深圳、北京、河北、山东等地中学生航天爱好者完成设计、实验、加工和测试[3] 团队与项目背景 - 深圳市新安中学高二学生王裕宁担任火箭总设计师,团队通过课余时间完成火箭研制[3] - 王裕宁曾带领团队成功发射并回收小型火箭"极星1号",飞行高度达600米,获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一等奖[4][5] - 燕川中学火箭俱乐部由王裕宁成立,成员达50人,定期开展发动机设计、火箭设计等讲座[5] 教育与技术支持 - 燕川中学建设了航天科技教育体验馆、太空工程实验室等3个前沿实验室,并研发航天科技教育课程体系[7] - 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担任火箭项目总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等机构提供技术指导[5][8] - 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公司技术专家对火箭的固体动力系统、电气系统等给予指导[8] 个人发展与未来规划 - 王裕宁通过知网、B站学习流体力学仿真等知识,解决发动机与箭体适配问题[6] - 王裕宁计划进入航空航天类大学深造,未来创办企业开发创新火箭技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