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食品掺假源性成分自动化鉴定技术体系及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食品掺假鉴定技术获突破
科技日报· 2025-06-09 11:50
技术突破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发食品掺假源性成分自动化鉴定技术体系及设备 改变传统检测方法步骤繁琐、耗时长现状 [1] - 技术以实时荧光PCR为基础 开发基于磁珠的全自动DNA提取方法 配套研制一体化实时荧光PCR仪 [1] - 设备简化操作流程为"加样—上机—读结果"三步 单次检测最多同步分析16项指标 检测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 [1] - 新技术通过磁珠法实现核酸提取自动化 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可精准识别9大类食品中的掺假成分 包括高温加工食品 [1] 应用领域 - 技术体系覆盖肉类、淀粉类、果汁饮料、中药材等常见掺假领域 [2] - 肉类检测可快速鉴别羊肉中是否掺入鸭肉、猪肉等低价肉 [2] - 乳制品领域能精准识别牛奶冒充水牛奶、骆驼奶等特种乳行为 [2] - 具备毒蘑菇鉴别功能 为误食野生菌中毒事件提供快速筛查手段 [2] 商业化进展 - 系列自动化设备及配套试剂盒已完成市场授权生产并落地应用 [2] - 团队计划优化技术 推动建立食品源性成分数据库 [2] - 探索与区块链技术结合 实现检测数据可追溯和不可篡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