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

搜索文档
“丑”韵新声:高甲戏的岑兜振兴记
新华社· 2025-08-02 16:11
高甲戏的艺术特色 - 高甲戏发源于福建闽南地区,在泉州、厦门等地流行广泛,以丑角戏居多,惯用丑角演绎人生百态,极富闽南传统特色 [1] - 高甲戏以"丑"名世,雅俗共赏,丑角分为男女丑,男丑分文丑、武丑,还可细分为长衫丑、短衫丑、师爷丑、公子丑等,女丑则有夫人丑、媒人丑、老婆丑、婢丑等,每个丑角有各自的表演程式 [4] 高甲戏的传承与发展 - 十几年前岑兜村面临戏曲人才严重断层困境,2015年村委会联合小学创办高甲戏传习班,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教学工作 [4] - 传习班经过十年坚持已培养近300名高甲戏新苗,多人活跃在各剧团,年轻一代对高甲戏的认知和喜爱日益提升 [7] - 传习班为当地戏曲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参与,岑兜村高甲戏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8] 高甲戏文化产业的拓展 - 岑兜村以戏曲文化为依托打造高甲戏户外博物馆,规划"凡音之起""戈甲天下""丑园"等10个点位,通过壁画、雕像、旧戏馆等元素展示高甲戏历史 [8] - 岑兜村从娃娃戏班到戏曲文化地标,高甲戏文化在坚守传承中焕发新生,"戏苗子"走向更广阔舞台,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发展 [11] 高甲戏的社会影响 - 节假日岑兜村戏音不绝,传习班小演员演出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 [3] - 岑兜村正上演文化振兴带动乡村发展的大戏,走向更美好未来 [11]
文旅新探丨厦门鼓浪屿:艺术荟萃的“琴岛”之旅
新华网· 2025-04-29 06:40
鼓浪屿艺术旅游发展现状 - 鼓浪屿通过在全岛设置8个共享钢琴演奏点和3个音乐会客厅,打造沉浸式音乐体验,吸引音乐爱好者重复游览[3] - 共享钢琴通过微信公众号免费预约使用,结合景点布局形成"循音打卡"新旅游模式[3] - 亚洲最大管风琴"卡萨翁700"经国际团队四年修复后成为核心文化IP,带动专业游客专程到访[4] 文旅融合创新实践 - 延平戏院通过闽南传统戏剧展演(提线木偶戏、高甲戏、南音)实现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春节期间成功吸引游客[6] - 外国文物馆举办"中国龙与法国百合花"特展,以17-18世纪中法宫廷交流文物展示跨文化魅力[6] - 八卦楼开设管风琴修复公开课,由首席维修师现场教学,将专业技术转化为旅游体验项目[4] 未来发展规划 - 管委会计划在五一及暑期旺季深化沉浸式艺术项目,通过"老景点+新体验"模式提升游客粘性[8] - 全岛艺术资源整合形成完整游览动线,覆盖从古典音乐(管风琴)到现代互动(共享钢琴)的多元体验[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