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脍
搜索文档
一箸鱼脍,唤醒岁月里的味觉记忆(答读者问·传统文化)
人民日报· 2025-10-08 05:51
文章核心观点 - 鱼脍即生鱼片,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在唐代尤为风靡,其制作技艺精湛且文化内涵丰富 [4][5][6] - 鱼脍的食用历史从先秦延续至今,在部分地区和民族中仍保留相关饮食传统,体现了饮食文化的传承 [7][8] 鱼脍的定义与历史 - “脍”指细切的肉,而“鱼脍”特指新鲜鱼贝类生切成片或丝的食物,与生鱼片同义 [5] - 食用生鱼片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诗经》中已有“脍鲤”的记载 [7] - 鱼脍在唐代极为流行,《全唐诗》中有80余首诗提及,仅白居易一人就写了30余首 [6] 鱼脍的流行与技艺 - 唐代食脍之风盛行,出现系统记载切割技艺的《砍脍书》,切脍高手辈出,传说唐玄宗也是制脍高手 [6] - 唐宋时期注重鱼脍与配料的色彩搭配,追求色香味俱全,如“金齑玉脍”等名菜 [7][8] - 北宋京城汴梁每日有数千担生鱼运入,游人常加价购买并临水切脍作为佐酒佳肴 [7] 鱼脍的调味与传承 - 鱼脍调味讲究时令,春天用葱、秋天用芥酱,唐宋以来特别注重配料与鱼脍的色彩搭配 [8] - 现今中国部分地区仍保留吃生鱼片的传统,如赫哲族的“刹生鱼”和广东顺德的鱼生,配料丰富多样 [8]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跟随这部电影重温“课本知识点”
央视新闻· 2025-10-03 10:19
电影内容与主题 - 电影以东汉末年为背景,聚焦曹操早期经历,包括讨伐董卓、迎奉天子及官渡之战,描绘其统一北方的故事 [1] - 影片风格兼具浪漫与磅礴,观众评价为“很带感”,并蕴含大量“课本知识点”,使观众感受汉代文化熏陶与民族自信 [1] 文学与诗词 - 电影中融入曹操的著名诗词作为台词,如在碣石山吟诵《观沧海》表达抱负,纪念将士时吟诵《短歌行》体现忧愤 [2] - 影片背景设定于建安文学时期,曹操作为开拓者,其作品如《观沧海》《短歌行》具有高艺术与史料价值 [4] - 附有《观沧海》全文,包含“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等诗句,展现星汉灿烂的意境 [6][7][8] 文物与考据 - 电影参考大量出土文物,如美国归还的“陶说唱俑”与国博“东汉击鼓说唱俑”组成“说唱兄弟”出现在洛阳街头 [11] - 场景设计借鉴文物资料,包括山东博物馆汉画石像还原洛阳水榭、湖北省博物馆铜鉴缶设计酒容器冰鉴 [11] - 曹操宠物狗形象参考内蒙古博物院汉代彩绘陶狗,主创团队遵循“有出土文物尽量用文物”原则,走访遗址并应用百余家博物馆资料 [13][16] 美食文化 - “袁绍设宴”戏份提及四道汉代菜肴:鱼脍(生鱼片配冻酒)、貊炙(烤肉全羊或猪)、太羹(无调味肉汤,电影中用海鲜)、羌煮(涮羊肉) [17][19][21][24] - 市集场景仅出现梨而无苹果,因苹果清朝才传入中国,体现饮食考据细节 [23] 场景与旅游推广 - 主创团队基于汉画记载还原东汉洛阳城,呈现宫殿巍峨、万国来朝景象,并设计小皇帝游牡丹花海场景 [26] - 洛阳现实景点如白马寺、应天门、老君山、龙门石窟等被提及,结合电影呼吁游客打卡,推广当地文化与旅游 [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