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鱼道
icon
搜索文档
帮鱼儿过坝 护大江生态(自然之子)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12
行业与公司核心观点 - 公司专注于生态水利学和鱼类过坝技术研究,致力于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2][3] - 公司通过野外实验和数字化技术探索鱼道设计的更优方案,累计行程超4万公里,研究范围覆盖西藏、四川、贵州、新疆和青海等地 [4][5] - 公司积极投身科普教育,开设《长江大保护创新实践》课程并运营科普账号,其科普视频《鱼儿怎么过坝?》于2024年9月获得湖北省科普短视频大赛(社会组)一等奖 [5][6] 研究方向与技术 - 研究核心为“鱼道”,旨在解决水利工程中的过鱼设施建设问题,帮助鱼类翻越水坝实现洄游和繁衍 [3][4] - 技术方法包括在野外搭建实验室进行实地监测,采集当地鱼种在模拟自然水流设施中实验,并引入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 [4][5] - 研究发现鱼道需设置挡板以分级缓解水流压力,帮助鱼类以“之”字形逆流而上,设计需根据水域鱼类品种、游动能力、水温、流速等数据不断优化 [5] 市场活动与社会影响 - 公司通过增殖放流活动保护鱼类资源,例如今年4月有超22万尾子二代中华鲟放归长江 [4] - 公司开设跨专业选修课,每学期吸引来自水利工程、环境工程、法学等10多个专业的100多名学生报名 [5] - 科普宣传有效改变了公众行为,例如减少了使用无人机近距离跟拍和投喂长江江豚的现象,促进了长江生态保护 [6]
河畅水清 鱼翔岸绿
广西日报· 2025-07-23 10:04
生态保护措施 - 平陆运河建设者深入研究当地鱼类生活习性,打造480米长的专属鱼道,为下游鱼类提供洄游路径,这是国内首条为合浦绒鳌蟹、鳗鲡等洄游生物设计的专用通道[1] - 鱼道采用垂直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结合的方式,垂直竖缝式鱼道满足鲮鱼、赤眼鳟、河鲈等鱼类洄游需求,鳗鱼道铺设塑料攀爬基质满足合浦绒螯蟹、鳗鲡等具有攀爬特性的水生生物需求[1] - 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红树林保护措施,实时监控施工过程红树林周边泥滩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调整施工时序,避免破坏红树林[2] - 加强互花米草监测,及时掌握红树林异地修复地块红线范围内的互花米草复发和除治动态[2] 施工环保技术 - 项目合理调整各施工点机械设备数量和施工强度,采取间歇施工,避免出现大规模泥土扰动,减少悬浮物数量[2] - 施工前实地勘测红树林具体分布情况,在红树林周边布置防污帘,安排专人每周采用"航拍+现场踏勘"双保障监测红树林叶片附泥、病虫害情况[2] - 加强红树林分布区域周边水质管控,对红树林相关堆存场出水口建立"一口一监测"机制,每个排水口设置24小时浊度自动监测仪,发现超标排放立即启动预警并停止排水[2] 工程环保管理 - 平陆运河工程严格按照环评报告和批复、绿色工程"一体系两清单"等要求,在最优资源节约利用、最优水土流失管控、最优生态保护、最优低碳绿色发展上狠下功夫[3] - 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红树林生态监测工作,布置监测站位62个,对红树林进行全过程的健康监测[2] - 围绕"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的建设目标,打造绿色工程,构建工程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典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