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平陆运河进行时 | 青年枢纽鱼道正式投入使用
广西日报· 2025-08-26 02:20
工程建设 - 青年枢纽鱼道于2024年4月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 配套智能监测系统近日投入运行 成为国内首创的赶潮河段鱼类洄游通道 [1] - 鱼道采用"竖缝式+鳗鱼道"双通道设计 竖缝式鱼道总长487.4米 设有120个池室和3个休息池 鳗鱼道采用15°斜坡水槽配合塑料攀爬基质 [1] - 工程创新采用"梅花桩"底部结构及45°导流角隔板 确保不同体型鱼类的通行效率 [1] 生态效益 - 项目打通了阻隔钦江鱼类洄游60多年的通道 为地区水生生态稳定筑牢根基 [1] - 监测系统运行以来 下游声呐设备已统计鱼类上行1025条 下行966条 水位水质流速数据均保持正常 [1] - 项目为赤眼鳟 鲮等鱼类提供洄游通道 并成为国内首个为鳗鲡 合浦绒螯蟹等攀爬习性鱼类蟹类设计的专用通道 [1]
河畅水清 鱼翔岸绿
广西日报· 2025-07-23 02:04
生态保护措施 - 平陆运河建设者深入研究当地鱼类生活习性,打造480米长的专属鱼道,为下游鱼类提供洄游路径,这是国内首条为合浦绒鳌蟹、鳗鲡等洄游生物设计的专用通道[1] - 鱼道采用垂直竖缝式鱼道和鳗鱼道结合的方式,垂直竖缝式鱼道满足鲮鱼、赤眼鳟、河鲈等鱼类洄游需求,鳗鱼道铺设塑料攀爬基质满足合浦绒螯蟹、鳗鲡等具有攀爬特性的水生生物需求[1] - 施工过程中严格落实红树林保护措施,实时监控施工过程红树林周边泥滩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调整施工时序,避免破坏红树林[2] - 加强互花米草监测,及时掌握红树林异地修复地块红线范围内的互花米草复发和除治动态[2] 施工环保技术 - 项目合理调整各施工点机械设备数量和施工强度,采取间歇施工,避免出现大规模泥土扰动,减少悬浮物数量[2] - 施工前实地勘测红树林具体分布情况,在红树林周边布置防污帘,安排专人每周采用"航拍+现场踏勘"双保障监测红树林叶片附泥、病虫害情况[2] - 加强红树林分布区域周边水质管控,对红树林相关堆存场出水口建立"一口一监测"机制,每个排水口设置24小时浊度自动监测仪,发现超标排放立即启动预警并停止排水[2] 工程环保管理 - 平陆运河工程严格按照环评报告和批复、绿色工程"一体系两清单"等要求,在最优资源节约利用、最优水土流失管控、最优生态保护、最优低碳绿色发展上狠下功夫[3] - 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开展红树林生态监测工作,布置监测站位62个,对红树林进行全过程的健康监测[2] - 围绕"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低碳"的建设目标,打造绿色工程,构建工程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典范[3]
壮美广西·全面深化改革调研行 | 江海联达畅通道 海铁联运再提速
广西日报· 2025-07-11 02:57
平陆运河建设创新亮点 - 马道枢纽将建成世界最大的内河省水船闸,是平陆运河规划三座梯级中的第一座梯级 [1] - 平陆运河全长134.2公里,航道穿越山野和城市最终通往大海 [1] - 采用"四个最优"打造绿色工程:最优生态保护(建设鱼道、专用动物通道等生态廊道)、最优水土流失管控、最优资源节约利用、最优绿色低碳发展 [1] - 国内首次提出利用沿线裁弯取直处原河道布置36个生态涵养区 [1] 钦州港铁海联运改革 - 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港口实现"零距离"对接,拆除间隔围网后归属同一海关监管场所 [2] - 海铁联运集装箱平均单次转运时间由3小时压缩至1.5小时 [2] - 码头与中心站堆场资源共享,火车直卸至码头堆场测试成功推动海铁联运直装直卸比例提升 [2] - 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从2017年2.17万标箱增长至2024年47.6万标箱,增长21倍多 [2] - 钦州港多式联运场站共享改革案例获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全国复制推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