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87Ah 大容量电池
icon
搜索文档
透视海辰储能全球造厂地图:从厦门、重庆到美国的产能大棋
搜狐财经· 2025-10-20 15:20
公司全球化战略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厦门、重庆、美国德州三点一线的产能布局,重构储能行业“技术-产能-市场”三角关系,其全球化路径是从“产品出海”转向“产能扎根”的典型样本 [1] - 截至2025年8月,公司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h,其战略逻辑是国内双基地支撑规模、海外工厂卡位高价值市场 [1] - 公司已转型为“全球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其核心是将技术研发(厦门)、规模制造(重庆)、本地服务(海外工厂)三者深度协同,以应对贸易壁垒、成本控制和市场需求差异 [15] 国内产能布局与定位 - 国内双基地形成“研发-量产-降本”闭环,厦门总部定位为“技术研发中枢”,重庆基地定位为“规模化制造枢纽” [3] - 厦门基地拥有45GWh产能,是全球首款1175Ah千安时长时储能电池和587Ah大容量电池的研发与量产中心 [4] - 重庆基地是投资130亿元、占地1200亩的“零碳工厂”,承载56GWh锂电池与22GWh储能模组的产能目标,是西南地区单体产能最大的储能电池工厂 [5] - 2025年上半年,重庆基地贡献了公司近60%的国内出货量,成为支撑国内市场的“主力军” [6] 厦门基地技术优势 - 通过阳极多次辊压技术将极片反弹率降低50%,高精度温控管理使温度控制精度提升50%,关键工艺制程能力指数(Cpk)稳定在1.33以上,产品合格率达99.4% [4] - 采用“平台化研发+柔性生产”模式,587Ah电池与1175Ah产品共享平台设计,能快速适配欧洲长时储能、北美工商业储能等不同市场需求 [4] - 2025年9月,厦门基地实现587Ah电池首批交付,仅用3个月完成从量产到出货的衔接 [4] 重庆基地制造效率 - 第四代自动化产线将制造成本降低25%,生产效率较第三代提升30%,从原材料加工到电芯成品下线的自动化率超90% [5] - 通过GenAI与IoT技术实现全制程数据追溯,采用先进预测模型和视觉检测技术,将电芯循环寿命稳定在1万次以上 [5] - 重庆的产业链配套完善,能将原材料运输周期缩短至2天以内,就近配套西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的新能源配储项目 [6] 海外市场布局策略 - 海外产能布局瞄准北美、欧洲两大高价值市场,采取“本地化制造+定制化产品”的组合拳,与“先组装厂、后产业链”的激进模式形成对比 [7] - 美国德州工厂规划年产10GWh,具备从电芯模组到系统集成的全流程生产能力,动工到量产仅用17个月 [8] - 欧洲市场策略为“产品定制+生态合作”,发布专为欧洲设计的欧版∞Power 6.25MWh储能系统,并推进覆盖生产、集成、研发与回收的全链条本地化 [10] 美国德州工厂运营成效 - 德州工厂通过40%的本土供应链占比,成功规避40%以上的进口关税,使产品在北美市场的成本竞争力提升30% [8] - 工厂投产后,交付周期从中国海运的60天缩短至35天,帮助当地用户通过峰谷套利单月节省电费超10万美元 [8] - 截至2025年10月,德州工厂已斩获Jupiter Power等企业合计19GWh订单,相当于未来两年产能已被预定 [9] 欧洲市场定制化与本地化 - 欧版∞Power储能系统具备宽温域适配(-30℃至50℃)、防腐蚀结构和支持4小时以上放电(系统能效94.5%)等特点 [10] - 与西班牙GCRPV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分阶段构建全产业链布局,并通过联合当地企业负责运维满足欧盟“本地化服务”要求 [10] - 截至2025年下半年,公司在欧洲的在手订单已超25GWh,其中长时储能项目占比达70% [11] 全球化战略的三重逻辑 - 应对贸易壁垒:通过在建厂地融入政策要求,将壁垒转化为竞争优势,例如德州工厂享受IRA法案提供的每千瓦时30%的税收抵免,使产品毛利率维持在35%以上 [13] - 贴近本地市场:产能布局与市场需求绑定,从“标准化产品”转向“场景化方案”,如北美聚焦模块化快交付产品,欧洲侧重长时储能与沿海应用 [14] - 控制成本:通过国内规模化降本(将磷酸铁锂储能电芯成本压至0.5元/Wh以下)和海外技术复用实现协同效应,并具备灵活的全球产能调度能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