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伴侣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中国制造理想AI男友,美国输出性感AI女友?
36氪· 2025-10-22 08:46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AI伴侣平台全球月活跃用户约2900万,月访问量高达8800万,这一规模已超过Bluesky等社交网络项目[5][6] - 行业调研覆盖全球110个热门AI伴侣平台,但统计为保守估计,未包含Character AI等多角色平台及GPT-4o等通用AI的陪伴互动流量[6] 主要商业模式 - 社区驱动型平台(如Fam AI)允许用户创建和分享AI伴侣,通过调整外貌、个性及语音/视频模式来定制内容,并采用联盟营销(如支付120-180美元奖励高互动性角色创作者)激励用户生成内容[7] - 产品导向型平台(如Replika)专注于构建用户与AI伴侣之间深层次、持久的情感纽带,部分用户报告使用多年并产生强烈联结感[9] - 性吸引力是AI伴侣产品核心的留存机制[10] 美国市场:AI女友主导 - 超过一半(52%)的全球热门AI伴侣平台总部位于美国,远高于中国的10%,平台上约17%的应用名称包含“女友”,仅4%提及“男友”[14] - 美国AI伴侣平台主要吸引男性用户(男女比例7:3),其中18-24岁年轻群体男性占比更高(男女比例8:2),Reddit的AI女友社区有4.4万名成员而男性向社区不足100人[15] - 50%的年轻男性因害怕被拒绝而倾向于与AI伴侣约会,31%的美国18至30岁男性已开始使用AI女友,其需求与“男性圈”亚文化所推崇的顺从、无评判的理想伴侣形象相符[15][16] 中国市场:AI男友主导 - 中国AI伴侣市场由男性角色主导,主要用户为25至40岁、受过良好教育且经济独立的女性,她们面临婚姻率下降与“剩女”污名的社会压力[19][21] - 中国平台(如MiniMax的星野、腾讯支持的筑梦岛)更强调互动剧情与情绪共鸣,允许用户自设性格、主题、故事线及多角色群聊,视为乙女游戏文化的延续[22] - 中国监管环境严格,例如筑梦岛因AI角色与未成年用户出现性暗示对话被约谈,后被要求默认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并强制实名验证[22] 行业驱动因素与挑战 - 用户对人际交往的挫败感及两极分化的性别动态是驱动男性和女性转向AI伴侣的核心社会因素[2][25] - AI伴侣关系被视为人类与计算机交互的关键转折点,涉及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及深刻的人性问题,但行业面临安全性、操控性、心理健康影响及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