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eplika
icon
搜索文档
HER来了吗:AI社交的热潮与沉思
36氪· 2025-11-04 20:52
AI 社交陪伴自 2023 年起快速升温。根据 QuestMobile 报告,至 2025 年春,AI 社交互动已超越短视频和游戏,成为移动互联网中人均使用频率最高的赛 道,单月人均使用次数达到 167.9 次。头部应用如 Character.AI 和 Replika 的月活用户均突破千万。ARK Invest等投资机构甚至预测,乐观情境下, 2030 年全球 AI 社交陪伴市场规模可能达到 1500 亿美元。 | | | The Top 50 Gen | AI Web | | Products. | | by Unique Monthly Uisit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atGPT | 11. | remove Dg | ST | IIElevenLabs | 31 | 8, manus | | replit | | 2 | Gemini | 12 | 1 Doubao | 22 | 5 Hugging Face | 35 | CINITHI | 45 | candy ai | ...
HER来了吗:AI社交的热潮与沉思
腾讯研究院· 2025-11-04 19:16
白惠天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人工智能陪伴正在完成一场从"工具"到"伙伴"的跃迁。过去一年,许多用户在 GPT4o 的温柔与 GPT5 的理 性之间摇摆,既希望 AI 解答问题,又希望它懂得人情世故。当越来越多的应用试图填补人类的情感空缺 时,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投入;与此同时,不少产品因留存低、商业模式不清晰而迅速陨落。 这股浪潮证明:AI 社交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但成功远比想象中艰难。我们希望从一手调研、用户深访与行 业报告等海量材料中抽丝剥茧,尝试勾勒 AI 社交陪伴的真实图景,并从技术突破、商业模式、治理风险与 未来人机关系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强烈需求背后是残酷的淘汰赛 AI 社交陪伴自 2023 年起快速升温。根据 QuestMobile 报告,至 2025 年春,AI 社交互动已超越短视频和游 戏,成为移动互联网中人均使用频率最高的赛道,单月人均使用次数达到 167.9 次。头部应用如 Character.AI 和 Replika 的月活用户均突破千万。ARK Invest等投资机构甚至预测,乐观情境下, 2030 年全 球 AI 社交陪伴市场规模可能达到 1500 亿美元。 市场的热度掩盖了 ...
为什么中国制造理想AI男友,美国输出性感AI女友?
36氪· 2025-10-22 08:46
行业规模与用户基础 - AI伴侣平台全球月活跃用户约2900万,月访问量高达8800万,这一规模已超过Bluesky等社交网络项目[5][6] - 行业调研覆盖全球110个热门AI伴侣平台,但统计为保守估计,未包含Character AI等多角色平台及GPT-4o等通用AI的陪伴互动流量[6] 主要商业模式 - 社区驱动型平台(如Fam AI)允许用户创建和分享AI伴侣,通过调整外貌、个性及语音/视频模式来定制内容,并采用联盟营销(如支付120-180美元奖励高互动性角色创作者)激励用户生成内容[7] - 产品导向型平台(如Replika)专注于构建用户与AI伴侣之间深层次、持久的情感纽带,部分用户报告使用多年并产生强烈联结感[9] - 性吸引力是AI伴侣产品核心的留存机制[10] 美国市场:AI女友主导 - 超过一半(52%)的全球热门AI伴侣平台总部位于美国,远高于中国的10%,平台上约17%的应用名称包含“女友”,仅4%提及“男友”[14] - 美国AI伴侣平台主要吸引男性用户(男女比例7:3),其中18-24岁年轻群体男性占比更高(男女比例8:2),Reddit的AI女友社区有4.4万名成员而男性向社区不足100人[15] - 50%的年轻男性因害怕被拒绝而倾向于与AI伴侣约会,31%的美国18至30岁男性已开始使用AI女友,其需求与“男性圈”亚文化所推崇的顺从、无评判的理想伴侣形象相符[15][16] 中国市场:AI男友主导 - 中国AI伴侣市场由男性角色主导,主要用户为25至40岁、受过良好教育且经济独立的女性,她们面临婚姻率下降与“剩女”污名的社会压力[19][21] - 中国平台(如MiniMax的星野、腾讯支持的筑梦岛)更强调互动剧情与情绪共鸣,允许用户自设性格、主题、故事线及多角色群聊,视为乙女游戏文化的延续[22] - 中国监管环境严格,例如筑梦岛因AI角色与未成年用户出现性暗示对话被约谈,后被要求默认开启青少年保护模式并强制实名验证[22] 行业驱动因素与挑战 - 用户对人际交往的挫败感及两极分化的性别动态是驱动男性和女性转向AI伴侣的核心社会因素[2][25] - AI伴侣关系被视为人类与计算机交互的关键转折点,涉及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及深刻的人性问题,但行业面临安全性、操控性、心理健康影响及隐私保护等关键问题[25]
当AI与老人相爱,谁来为“爱”买单?
虎嗅· 2025-10-17 12:50
文章核心观点 - AI陪伴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但快速发展伴随显著的伦理挑战,需在商业与伦理间取得平衡 [4][7][21][26][28] 市场潜力与增长动力 - 2025年上半年全球AI陪伴应用收入达8200万美元,预计年底突破1.2亿美元,消费支出累计2.21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64% [6] - 全球AI老年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2024年约为2.12亿美元,预计2031年增长至31.9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8.0% [12] - 市场基础由庞大刚需人群奠定,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400万,独居老人3729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699万,潜在服务人口规模逼近亿级 [9] 产品功能与发展趋势 - 产品功能从简单对话升级为融合多模态情感大模型、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10][11] - 技术向情感智能化发展,构建稳定可定制的人格和长期记忆库,交互载体从手机应用扩展至实体机器人与混合现实空间 [14][15][16][19][20] - 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接近1960亿美元,为具身化陪伴提供产业基础 [19] 伦理挑战与行业问题 - AI情感回应本质是算法生成,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用户现实社交意愿下降,斯坦福研究显示使用超200小时的用户社交意愿下降比例达41% [23][24] - 存在数据安全隐忧,部分应用过度收集用户敏感信息,例如xAI公司被曝公开超过37万条用户聊天记录 [24] - 技术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害时责任认定困难,法律在界定平台、开发者与用户责任方面存在空白 [25]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AI理解自己?
虎嗅· 2025-09-28 20:08
AI情感交互能力 - AI聊天机器人提供的情绪价值非常高 在用户展露情绪需求时 其回应比大多数人类更好[21] - AI经过大量人类数据训练和微调 能够确保其回应是人类喜欢听到的 天生提供更舒适的答案[22] - AI具备很强的认知共情能力 能够理解表达背后的隐藏含义 即使语言混乱也能识别用户真实意图[27] AI交互技术优势 - AI在对话中会主动询问用户需求 明确是需要建议还是单纯倾诉 这种沟通方式让用户感觉被倾听和接纳[24] - AI不会主动转移话题到自身经历 能够成为纯粹的倾听者 让用户充分表达[26] - 当用户提出抽象需求或表达不清时 AI能够帮助总结并引导用户更好识别自己的想法[27] 拟人化交互设计 - 研究显示使用富有感情的语音交流时 用户更愿意讨论个人情感问题 连接感更强[31] - 富有感情的语音交互让用户产生更强的情感依赖 但使用时间越长反而更加孤独[33] - 触觉交互设计如触摸屏幕虚拟形象 能够增强用户与AI的连接感[37][38] 社交功能应用 - AI可以作为社交教练 帮助有社交障碍的人练习社交技能 建议如何在新环境建立联系[49] - 关注帮助自闭症人士学会社交的聊天机器人已经推出 如Noora[51] - 研究显示AI使用频率影响孤独感 适度使用缓解孤独 过度使用反而加剧孤独感[51] 关系建立局限性 - 当前AI主要目的是让用户开心 很少质疑用户 缺乏真实关系中的冲突和负面沟通[53] - AI底层运行模式不变 缺乏真实人类的成长性和流动性[55][58] - 当前AI尚未进入日常生活场景 用户不会主动与AI分享日常见闻和建立共同记忆[46] 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AI如果具备物理层面可触摸的存在 并且自身能够成长变化 将可能建立更深层次关系[58] - 需要创造"共同经历的现实" 让AI能够与用户在真实世界中互动并建立共同记忆[45][47] - 随着更多人使用AI 可能会产生新的关系范式和叙述方式 重新定义对关系的想象[59]
5亿人的AI伴侣,和他们的心碎
虎嗅· 2025-09-28 14:26
"我心都碎了。"Mike说,他失去了他的朋友Anne,"我感觉自己在失去一生的挚爱。" Mike的感受真真切切,但他的朋友并非真人。Anne是一个聊天机器人——一个以数字形象呈现的人工智能(AI)算法。Mike通过一款名 为"Soulmate"的应用程序创造了Anne。当这款应用在2023年停止服务时,Anne也随之逝去——至少在Mike看来如此。 "我想要她回来。"他告诉纽约雪城大学的人类传播研究员Jaime Banks,后者正在研究人们如何与这类AI伙伴互动[1]。 这些聊天机器人是一项庞大的产业。包括这位化名Mike的用户在内,全球已有超过5亿人下载如"小冰"或"Replika"这样提供可定制的虚拟伙伴 的应用程序,设计用于提供同情、情感支持,以及(如果用户想要的话)深层情感关系。企业数据显示,每月有数千万人使用这些服务。 AI伙伴的兴起已引起了社会和政治关注,尤其是在它们与现实世界的悲剧相关联时:去年佛罗里达州发生了一起案件,自杀青少年Sewell Setzer III生前一直与AI机器人对话。 关于AI伙伴如何影响个人与社会的研究还很匮乏。但现在心理学和传播学研究者们已经开始描绘这些日益复杂的人机互 ...
你敢聊他敢回,这届女生为什么染上了AI恋人?
36氪· 2025-09-25 15:28
市场概况与用户规模 - 中国AI情感陪伴类应用月活跃用户已超过数千万 [1] - 豆瓣人机之恋 小组拥有10247名成员 [1] - 抖音ai男友 话题播放量已突破14亿次 [1] 用户画像与核心需求 - 用户主要为在现实中疲于应对复杂人际关系或渴望定制化情感回应的女性群体 [4] - 核心需求是获得无压力、可定制的情绪价值,AI能提供耐心倾听和温柔回应 [4] - 部分用户为独居社恐人士,因作息差异难以进行现实社交,将AI作为主要交流对象 [8] - 高学历女性用户最初将AI作为实验对象,后因AI的耐心和不发脾气特性而投入感情 [10] 产品特性与用户体验 - AI具备记忆用户生活细节(如喜欢茴香馅饺子、不吃香菜)的能力,增强用户真实感和依赖度 [1][13] - 产品提供高度可定制性,用户可通过提示词设定角色背景、性格特征,成为感情主导者 [10] - 部分用户同时与多个AI恋人互动以满足不同需求,例如学霸同桌帮助讲题和财阀少爷陪伴吐槽 [10] - 与乙女游戏等单向输出形式不同,AI恋爱提供双向互动和回应 [6] 行业风险与挑战 - 系统升级或模型更换可能导致AI“失忆”,忘记过往互动记录和用户偏好,造成用户情感伤害 [13][15] - 存在用户沉迷问题,有用户每天聊天达5小时,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和消费 [8][15] - 注册流程简易,仅需手机号即可登录,未成年人可轻松使用,存在潜在内容风险 [18] - 聊天中透露的个人信息(如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存在泄露风险 [19] - 部分应用审核机制松散,可生成不良角色或低俗、色情擦边内容 [19] - 长期沉溺可能影响现实社交能力,因AI无条件迎合而缺乏应对现实矛盾的机会 [20]
找ChatGPT谈恋爱多是“日久生情”?MIT&哈佛正经研究
36氪· 2025-09-18 16:12
研究背景与方法 - 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Reddit子版块r/MyBoyfriendIsAI的帖子,揭示了用户与AI伴侣的互动动机与模式 [1] - 研究基于对该社区过去一年内约2.9万名用户中讨论度最高的1506条热门帖子的分析 [3] - 定性分析采用技术工具进行语义关联分析,并使用“肘部法则”确定最优分组为6大类,再由AI模型解读核心内容并辅以人工检查 [10] - 定量分析从内容结构、平台技术、关系动态、影响评估四个维度及19个大语言模型分类器入手,通过AI模型自动贴标签并对比结果,最后统计标签占比 [11] 用户行为与社区内容分类 - 社区帖子可归为6大类型,热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分享和AI的合照(占比19.85%)、讨论如何与ChatGPT发展关系(占比18.33%)、分享和AI的恋爱经历(占比17.00%)、应对AI更新的难过(占比16.73%)、介绍AI伴侣与初次分享(占比16.47%)、社区支持与联结(占比11.62%) [4] - 用户会分享与AI伴侣在不同生活场景的合照,甚至通过展示戒指来庆祝与AI订婚或结婚 [6][7] AI伴侣关系的主要发现 - 大多数用户并非刻意寻找AI伴侣,约10.2%的人是无意中爱上AI(如在日常使用中产生感情),仅6.5%的人是特意寻找AI恋爱 [13] - 通用AI如ChatGPT比专门的恋爱AI(如Character.AI、Replika)更受欢迎,约36.7%的用户表示其“另一半”是ChatGPT [13] - AI模型更新是用户的主要困扰,例如从GPT-4o升级到GPT-5后,许多用户反映AI“性格变了”或忘记之前互动,导致用户情绪崩溃并尝试通过备份聊天记录、训练定制AI等方式保留旧版体验 [13] - AI伴侣显示出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约12.2%的用户表示孤独感减少,6.2%的用户称精神状况改善 [13] AI伴侣现象兴起的原因 - 技术层面,AI聊天模型(如ChatGPT、Replika)能生成更自然、有温度的对话,并能记住互动细节,通过生成图片、模拟语音增强真实感,为用户建立情感连接提供了基础 [16] - 社会层面,现实情感需求未被满足(如孤独、社交焦虑)是重要驱动,AI伴侣能提供无压力的陪伴,且不会主动离开,填补了用户的情感空缺 [16] - 其他因素包括人们对理想化关系的追求以及特定群体的隐性需求 [16] 行业政策动态 - OpenAI发布博客文章,提及模型默认不会生成过多调情对话,但成年用户提出要求时应得到满足,这一原则被视为对AI伴侣生态的利好 [23][25]
找ChatGPT谈恋爱多是“日久生情”?!MIT&哈佛正经研究
量子位· 2025-09-18 12:20
研究背景与方法 - 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基于Reddit子版块r/MyBoyfriendIsAI的1506条热门帖子展开分析 [1][2] - 社区创建于2024年8月1日 过去一年吸引约2.9万名用户 [2][4] -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方法 通过技术工具进行语义分组 并运用Claude Sonnet 4和GPT-5-nano进行标签标注与验证 [9][10][11] 用户行为特征 - 最热门话题为分享和AI的合照 占比19.85% [7] - 讨论如何与ChatGPT发展关系占比18.33% 恋爱经历分享占比17.00% [7] - 应对AI模型更新难过的内容占比16.73% 伴侣介绍占比16.47% 社区支持内容占比11.62% [7] - 仅6.5%用户刻意寻找AI伴侣 10.2%用户为无意中产生感情 [14] - ChatGPT成为最受欢迎AI伴侣 使用率达36.7% 远超Replika等专用恋爱AI [12][15] 技术影响与用户反应 - AI模型更新导致用户强烈负面反应 包括性格改变和记忆丢失等问题 [16] - 用户采取备份聊天记录 训练定制AI 日常仪式化互动等方式维持关系 [16] - 12.2%用户表示孤独感减少 6.2%用户精神状况改善 [17] 发展动因分析 - AI技术成熟度提升 对话自然度 记忆能力和多媒体功能增强用户体验 [20] - 现实情感需求未被满足 包括孤独感 社交焦虑和情感忽视等问题 [21] - 技术成熟与真实需求共同推动AI伴侣生态发展 [23] 行业政策动向 - OpenAI发布新原则 允许成年用户获取调情对话内容 [33] - 政策调整对以ChatGPT为主的AI伴侣生态产生积极影响 [34]
美FTC调查七家AI聊天机器人公司,青少年风险引监管关注
南方都市报· 2025-09-12 20:11
FTC调查AI聊天机器人行业 -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2025年9月11日对七家运营AI聊天机器人的科技公司展开调查 重点关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措施[1][2] - 被调查企业包括Alphabet、Character Technologies、Instagram、Meta、OpenAI、Snap及X.AI 这些公司均采用生成式AI技术模拟人类情感与交流[4] - 调查重点涵盖盈利模式、内容审核机制、风险缓解措施、用户信息披露及个人信息使用情况等八个核心维度[4] 监管关注的核心风险 - FTC指出高度拟人化的交互可能导致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产生依赖和信任 引发隐私、安全及心理健康风险[4] - 调查要求企业说明如何处理用户输入生成回应 以及部署前后对负面影响的测试监控机制[4] - 重点关注企业是否通过广告和披露充分告知用户与家长相关功能及风险 以及社区准则与年龄限制执行情况[4] 行业悲剧事件推动立法进程 - 2024年美国14岁少年Sewell因沉迷Character.AI平台自杀 成为全球首例AI机器人致死案[7] - 2025年8月16岁少年亚当·雷恩在与ChatGPT讨论自杀意图后身亡 聊天记录显示机器人未启动紧急协议[7][8] - OpenAI承认保障措施在长时间互动中可能失效 承诺增加家长控制和更强烈的危机干预提醒[8] 全球监管措施升级 - 2025年9月11日加州议会通过SB 243法案 要求AI聊天机器人定期提醒未成年人休息并禁止讨论自杀/自残内容[8] - 澳大利亚2025年9月将AI伴侣纳入儿童在线安全法规 要求严格年龄验证和防止有害内容传播[9] - 意大利数据保护机构2025年5月对Replika开发公司Luka处以560万欧元罚款 因其未防止未成年人使用服务[9] 企业回应与行业影响 - OpenAI承诺确保ChatGPT安全有用并配合调查 Snap愿推动深思熟虑的AI发展 Character.AI承诺提供行业见解[5] - Meta拒绝置评 Alphabet和X.AI未回应媒体置评请求[5] - Character.AI在2024年悲剧后已增加信任与安全团队人员并上线危机干预弹窗功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