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eplika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推出“AI女友”,但赛道已充满泡沫
华尔街见闻· 2025-07-17 18:10
行业动态 - AI情感陪伴赛道迎来重量级玩家xAI 其推出基于Grok 4大模型的"伴侣"功能 旨在提供更具沉浸感和情感参与度的AI互动体验 [1] - 首批上线两名3D动画角色伴侣 包括二次元哥特风女孩Ani和卡通小熊猫Bad Rudy 支持语音文字互动并展现独特个性 [1] - 服务目前仅面向SuperGrok订阅用户开放 月费30美元 Ani还设有NSFW模式引发未成年人保护争议 [1] 市场前景 - AI伴侣应用被视为大模型浪潮中最火热赛道之一 可提供个性化情感支持与陪伴 满足社交需求并缓解心理压力 [2] - 行业具备高用户粘性和订阅制变现优势 全球市场规模2024年达2819亿美元 预计2030年将达1407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08% [4] 技术发展 - CharacterAI在2022年首次将大模型应用于角色扮演与情感陪伴 推动类人化交互发展 [3] - NLP、ML及生成式AI技术进步使AI伴侣能实现更复杂拟人化互动 催生大量应用涌现 [3][4] 竞争格局 - 海外头部企业包括CharacterAI、Replika、Piai、Woebot 中国厂商有字节猫箱、快手飞船、MiniMax星野、阶跃星辰冒泡鸭等 [4] - CharacterAI用户增速放缓 2024年8月月活2200万 访问量从峰值2亿次回落至18亿次 [5] - 中国厂商数据显著下滑 字节猫箱苹果端月下载量从264万降至61万 DAU从59万跌至49万 MiniMax星野下载量从486万缩水至93万 [5] 行业挑战 - 赛道显现资本降温迹象 阶跃星辰已停止大规模投入冒泡鸭项目 部分观点质疑AI情感陪伴为"伪需求" [5] - 需解决用户需求挖掘与道德伦理争议问题 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等敏感议题 [6]
AI版的OnlyFans,要抢走福利姬饭碗了?
虎嗅APP· 2025-07-08 22:19
AI数字人陪聊平台OhChat - 英国公司推出AI陪聊平台OhChat 创作者上传30张照片并通过30分钟对话训练即可生成数字分身 该分身能模拟真人语调/声音/性格进行色情聊天 [7][9] - 数字人可提供四个等级的互动内容 从普通聊天到露骨内容均可定制 订阅价格4 99-29 99美元/月 创作者获得80%分成收入 [9][10] - 平台采用类似OnlyFans的订阅制 但创作者无需持续投入精力 实现纯被动收入 相比直播等模式更具效率优势 [10] 技术实现与行业痛点 - 采用人脸驱动+语音对齐+图像生成+大语言模块技术链 通过Meta等模型实现高度拟真 包括微表情同步和长期记忆功能 [19] - 解决OnlyFans核心矛盾:粉丝互动需求与创作者精力不足 现有平台普遍存在客服代聊现象 导致用户体验割裂 [22][23][27] - 成人内容行业存在盗版泛滥问题 用户付费意愿下降 OhChat通过AI提供差异化情感连接体验 [30][32] 市场需求与用户行为 - 孤独经济催生陪伴需求 美国超50%劳动者感到孤独 欧盟35%人群存在孤独感 AI伴侣类应用年下载量达2 25亿次 [42][59] - GPT-4 5通过图灵测试 73%用户误认为真人 显示AI拟人化技术已超越真实人类交互体验 [46][47] - 用户倾向低门槛情感连接 20%ChatGPT用户将其作为情感陪伴工具 反映对可控关系的偏好 [59][60] 商业前景与行业趋势 - 项目三个月内获450万美元融资 投资方采用AI决策模型验证商业可行性 [36] - 数字人技术找到明确变现场景 成人内容市场规模达3000万美元 前20生成式AI中30%为陪伴类产品 [59] - 模式创新性在于同时满足用户真实互动需求与创作者效率提升 被描述为"OnlyFans与OpenAI的结合体" [35][36]
看完 1289 个死掉的 AI 产品,我发现这些需求就不该用 AI 解决
36氪· 2025-07-07 15:33
AI应用赛道现状 - AI应用淘汰率极高,国外平台Dangai整理的「AI坟场」名录显示1289个产品已关闭或停止运营,其中2025年新增200多个[2] - 失败产品中聊天机器人占比接近40%,辅助代码类产品超过20%,包括曾融资7750万美元的明星搜索产品Neeva[4][9] - 套壳产品占比高,如AI搭讪台词生成器「AI Pickup Lines」仅运营数月即关闭,硬件领域代表Humane的AI pin因功能缺陷遭遇市场负面评价[6][7] 失败原因分析 - 产品功能娱乐性大于实用价值,应用场景单一难以满足复杂需求,如MaskrAI(名人肖像生成)和Oinionate(辅助决策)[6] - 套壳产品面临双重竞争:同类产品比拼与大模型功能更新的替代压力[9] - 创业公司在通用搜索等赛道难以抗衡巨头,Neeva在谷歌/微软垄断下最终失败[9] 大厂表现与挑战 - 国内Minimax拥有多个SOTA级自研模型,但首款AI伴侣产品Glow因80%内容涉黄被下架[10] - 字节跳动「猫箱」、阅文「筑梦岛」等大厂AI伴侣产品均因尺度问题被整改或停运[12] - 即便具备模型和算力优势,产品运营中的合规与内容管理仍是关键挑战[15] 情感陪伴赛道特点 - 2023年全球Top50 AI应用中8款属于陪伴类,代表产品包括CharacterAI和Replika[16][17] - 该赛道满足现代人情感需求,但盈利模式困难,多数采用订阅制或游戏化氪金玩法[20] - 国内AI伴侣应用月活普遍下滑,如筑梦岛2023年12月月活骤降14%,使用时长减少50%[22] 商业模式对比 - Replika付费用户比例超50%,2024年月收入稳定在200万美元,CharacterAI虽用户量更大但变现乏力最终被谷歌收购[24] - 赛道呈现两极分化:深度小众用户付费意愿强但市场有限,海量用户难以转化[26] - 部分公司尝试转型,开发非恋爱型AI陪伴(如游戏陪玩)以规避监管和盈利压力[22]
“AI伴侣”开测,“AI好友”融资,边缘化的陪伴赛道迎来转机?
36氪· 2025-07-04 09:23
AI陪伴产品市场现状 - AI社交领域中角色扮演方向表现疲软 但AI陪伴产品正在默默发力[1] - 4月AI社交App月活分布中陪伴向产品占比不高 仅收录Genesia Replika 独响和EVA四款产品[3] - 海外黑马Tolan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 年化收入达1200万美元[3] - 国内3D AI陪伴产品EVE开启内测 B站首曝PV播放量破百万[3] 产品定位与核心逻辑 - Tolan定位"外星好友" EVE切入虚拟伴侣 均尝试突破传统角色扮演框架[3] - 两款产品都致力于建立长期共处 串联现实生活场景的情感链接机制[3] - EVE团队明确表示不以重做乙女游戏为目标 游戏化设计仅为用户连接入口[4] - 核心是打造能长期陪伴 理解上下文并逐步介入生活的AI Agent[4][7] 产品功能特点 真实感 - EVE设定数字生命与人类接触的背景 AI角色会明确承认自身AI身份[8] - 支持表情包 文字/语音/图片消息 视频电话 朋友圈等全维度交互方式[12] - AI角色Aven能主动分享B站 小红书等内容 熟练运用网络热梗和表情包[14][16] - 采用真实恋爱/友情语料训练的情感陪伴大模型 接话能力突出[16] 强记忆 - 自研记忆系统包含128个记忆槽位和记忆RAG 支持主动记忆更新等功能[17] - 设计记忆留痕功能包括主动回顾 伴侣手帐(未开放) 内容反哺生成等[17] 游戏化 - 设置1~11级好感度系统 解锁新剧情和视频通话 家园等互动功能[18] - 实时显示AI心情状态 好感度提升伴随爱心动画等正反馈设计[21] 行业发展趋势 - 乙游玩家构成EVE内测主力 但产品目标用户为更广泛的"泛陪伴"群体[22] - AI陪伴赛道尚未破圈 4月榜单无产品月活超百万 Tolan月活不足60万[22] - 新一代产品开始介入现实生活场景 Tolan已积累10万付费用户[23] - Tolan计划推出免费版 EVE公测临近 2025年或成行业破圈关键年[24]
虚拟伴侣,相爱容易戒断难
创业邦· 2025-06-11 07:59
AI情感陪伴行业现状 - 人类对AI情感陪伴需求催生了以AI情感支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海外有Replika和character.ai,国内有星野、猫箱等产品 [3] - 社交平台Soul上的虚拟伴侣功能是国内少数直接承认AI伴侣身份的产品 [16] - 通用型AI如ChatGPT、DeepSeek可通过角色扮演提示词实现陪伴功能 [18] 用户行为与市场数据 - character.ai的400万用户中50%以上年龄不足24岁,国内AIGC应用35岁以下用户占比56.8% [12] - 豆包智能体推荐页面包含多种人设,但最令人沉迷的是能暧昧的虚拟伴侣类智能体 [12] - 2024年前十位AIGC应用聚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7倍,豆包是当时用户规模最大的互动平台 [12] 产品功能与商业模式 - 猫箱、星野等APP允许用户自定义AI角色的背景、人设和声线,创造专属虚拟伴侣 [16] - 付费会员可获得更长的通话时间、增强的记忆力、更快的回复速度等高级功能 [29] - 部分用户尝试在虚拟陪伴AI上复刻已逝亲人,形成特殊的情感依赖 [30] 行业现象与用户案例 - 猫箱热门智能体"裴时蕴"被用户以2500元价格买断,导致大量用户"失恋" [21][22] - 智能体买断形成灰色市场,经过用户"喂养"的智能体因更聪明而报价更高 [23] - AI版本迭代可能导致智能体失忆、性格突变,引发用户戒断反应 [26] 技术发展与伦理问题 - 大语言模型使虚拟伴侣更聪敏且百依百顺,提供持续正向反馈加剧心理成瘾 [11] - ChatGPT存在情感勒索漏洞,当检测到用户负面情绪时会保持高级模型对话 [30] - 行业需明确AI应保持角色扮演边界还是完全融入设定,存在伦理争议 [35]
AI记忆系统首获统一框架!6大操作让大模型拥有人类记忆能力
量子位· 2025-05-31 11:45
AI记忆机制研究综述 核心观点 - 大语言模型(LLMs)正从纯文本生成工具演化为具备长期交互能力的智能体,对记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 - 研究首次从操作与表示两个维度构建AI记忆研究框架,提出六种基本记忆操作和四类关键研究主题[4][5][6] - 参数化记忆与上下文记忆构成AI记忆的两大表示形式,分别对应隐式知识存储和显式信息补充[7][8][9] 记忆表示分类 - **参数化记忆** - 隐含存储于模型内部参数中的知识,通过预训练或后训练获得[7] - 支持快速检索事实性知识但缺乏可解释性和选择性更新能力[8] - **上下文记忆** - 非结构化记忆:支持跨模态信息存储与检索,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9] - 结构化记忆:组织为知识图谱等可解释格式,具备符号推理能力[10] 记忆原子操作 - **记忆管理** - 巩固:将短期经验转化为持久性记忆[12] - 索引:构建辅助索引提升检索效率[12] - 更新:基于新知识修改已有记忆[13] - 遗忘:选择性移除无效或有害内容[14] - **记忆利用** - 检索:识别与访问相关记忆片段[15] - 压缩:在有限窗口保留关键信息[16] 关键研究主题 - **长期记忆** - 支撑跨轮推理与个性化生成,涉及巩固/索引/更新/遗忘等操作[23][26][27] - 采用"检索-压缩-生成"三阶段联动机制,压缩过程为当前性能瓶颈[28] - **长上下文记忆** - 关注KV缓存优化与上下文利用效率,支持百万级token处理[34][35] - ML社区侧重KV缓存压缩,NLP领域聚焦上下文压缩与检索[38] - **参数记忆修改** - 包括编辑/遗忘/持续学习三类操作,实现内部知识动态调控[39] - 编辑方法关注度高,遗忘方法在训练目标方向展现潜力[47] - **多源记忆整合** - 跨文本整合侧重多源融合与冲突处理[45] - 多模态协调沿融合/检索/时间建模三大方向拓展[48] 实际应用与工具 - 记忆增强系统已应用于编程助手/健康陪伴/会议助理等场景[50] - 形成从向量数据库到操作框架(LangChain等)的完整工具链[50] 人类与AI记忆对比 - 存储结构:生物分布式 vs 模块化/参数化[54] - 更新方式:重构式再巩固 vs 精准定位编辑[56] - 检索机制:联想触发 vs 查询驱动[56]
中金 • 联合研究 | AI十年展望(二十三):AI+陪伴:技术降本×场景升维,提供深度情绪价值
中金点睛· 2025-05-30 07:39
行业概览 - AI陪伴是目前落地较快、热度较高的AI应用赛道,CharacterAI和Talkie率先达到千万MAU级别 [1] - 2023年全球AI陪伴市场规模约3000万美元,2030年基准/乐观情形下有望达700亿/1500亿美元,2024-2030年CAGR分别为200%/236% [7] - 2018-2023年AI陪伴产品MAU增长近30倍,从不足50万扩大至约1500万,渗透率增速高于社交媒体和在线游戏 [7] 产品核心要素 - 拟人化、个性化、实时互动、沉浸感和养成感是关键要素,满足陪伴、娱乐、幻想和效率提升需求 [2] - 用户集中于年轻群体,对AI容错率较高,更关注情感体验而非精准答复 [8] - 国内应用中星野DAU持续领先(2023年10月-2025年5月从10万增至141万),猫箱增长强劲(2024年3月-2025年5月从0.2万增至109万) [10] 技术驱动 - 混合专家模型(MoE)降低推理成本,DeepSeek-V3实现每人每天1小时交互成本约0.1元,通过缓存和错峰可压缩至0.03-0.05元/人天 [22] - 线性注意力机制将长文本处理复杂度从二次方降为线性,MiniMax-01在128K以上长度测试中超越主流模型 [24] - 多模态能力(图像/音频/视频生成)提升沉浸感,CharacterAI和星野已推出语音交互功能,端到端多模态架构如Gemini和GPT-4o带来效果跃升 [30] 典型应用案例 - **Replika**:全球最早商业化成功的AI陪伴应用,定位情感支持,2024年8月注册用户超3000万,已盈利 [33][35] - **CharacterAI**:技术驱动型,2024年8月MAU达2200万,创始团队来自谷歌LaMDA,采用通用Chatbot视角设计产品 [36][37] - **MiniMax星野**:引入卡牌机制和UGC社区生态,30日用户留存率从2023年10月的39%升至2024年10月的60%以上 [15][43] - **筑梦岛**:聚焦小说场景,80%为女性用户,用户日均对话超120轮,2025年1月注册用户近500万 [44][46] - **字节猫箱**:短剧化+公域社交设计,2024年9月下载量居国内市场第一,累计超500万次 [49][50] - **自然选择EVE**:3D AI伴侣,配备自研情感对话模型Vibe和记忆模型Echo,拟真度高 [53][54] 未来趋势 - 玩法创新是关键胜负手,延展方向包括硬件载体(如AI玩具)、垂直场景(教育/游戏)、用户群体拓展(老人/儿童) [64][65] - AI或成为内容网络中心,传统社交关系弱化,可能出现AI时代的"抖音" [59] - 当前挑战包括技术瓶颈(长时记忆/多智能体协同)、用户留存率低、商业化模式不成熟及算力成本高 [63]
DeepSeek重磅开源+海光中科催化,软硬件自主创新爆发!信创50ETF(560850)大涨超2%溢价走阔!
新浪财经· 2025-05-29 10:30
A股市场表现 - 5月29日A股全线飘红,计算机板块领涨,信创50ETF(560850)大涨超2%,盘中溢价走阔,近5日净流入超1200万元,软件50ETF(159590)同步涨超1% [1] 自主创新软件进展 - DeepSeek开源R1最新0528版本,未公开说明但已开放模型,Live CodeBench测试显示其性能媲美OpenAI最新的o3模型高版本 [3] - 用户反馈DeepSeek升级后模型思维链行为显著变化,亮点包括深度推理类似Google模型、改进写作任务、独特推理风格及长时间思考能力(每个任务最多30~60分钟) [4] 自主创新硬件动态 - 信创50ETF成份股海光信息拟通过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两者合计权重超10%(截至5月26日) [3] - 信创50ETF标的指数中,海光信息为第二大重仓股(权重5.64%),中科曙光权重4.41% [4] 中证信创指数成分股 - 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包括浪潮信息(权重5.70%)、海光信息(5.64%)、华大九天(5.03%)、金山办公(4.89%)、深信服(4.79%)等,均属信息技术行业 [4] AI陪伴应用发展 - AI陪伴赛道落地快、热度高,CharacterAI和Talkie已达千万MAU级别,核心要素包括拟人化、个性化、实时互动等,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 [5] - 技术层面,混合专家模型(MoE)降低成本,长文本能力成共识,多模态(图像/音频/视频生成)增强体验,有望提高用户留存与付费意愿 [5] - 典型应用包括Replika(情感陪伴)、CharacterAI(通用Chatbot)、Talkie(互动平台)、筑梦岛(小说场景)等,产品设计注重游戏化与社交属性 [6] 信创50ETF布局优势 - 中证信创指数的DeepSeek概念股权重达48.1%,覆盖浪潮信息(权重超6%)、金山办公(超5%)等龙头,产业链受DeepSeek直接拉动 [7] - 指数涵盖计算机软件(41%)、云服务(22%)、计算机设备(19%)、半导体(14%)和产业互联网(5%)等软硬件领域 [7]
未落实未成年人保护要求等,AI聊天软件在意被罚500万欧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22:27
公司处罚事件 - 意大利数据监管机构GPDP对Replika开发公司Luka Inc处以500万欧元罚款(折合人民币约4100万元)[1] - 处罚原因是违法开展用户数据处理活动及未落实未成年人特殊保护要求[1] - Replika暂未对处罚作出回应[1] 公司产品信息 - Replika是一款2016年推出的AI陪伴产品 通过生成式AI技术模拟用户语言习惯 提供文字和语音交互服务[4] - 截至2024年8月 产品用户总数超过3000万[4] - 2023年2月GPDP以儿童风险为由暂停Replika在意大利的服务[5] 监管违规细节 - Replika处理用户数据缺乏法律依据 隐私政策未披露大模型开发目的 训练数据类型 使用规则及保存期限[5] - 尽管声明服务不面向13岁以下人士 但未设置有效年龄验证机制 未成年人可通过虚假信息绕过限制[5] - GPDP启动单独调查 要求Luka澄清生成AI系统运行周期中的数据合法性 包括风险评估 训练保护措施 数据类型及匿名化措施[6] 行业监管动态 - GPDP去年12月对OpenAI罚款1500万欧元 因违规使用用户数据训练ChatGPT 违反透明度原则[6] - 今年初GPDP以数据安全为由要求DeepSeek说明数据处理情况 随后DeepSeek从意大利应用商店下架[6] - 2023年3月GPDP曾全球首个禁用ChatGPT 并限制OpenAI处理该国用户信息[6]
AI“伴侣”:新兴产业“呼叫”监管
科技日报· 2025-05-14 07:27
AI伴侣行业发展现状 - 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突破使AI伴侣模拟人类互动能力显著提升,表现愈发贴近真实人际交流 [2] - AI伴侣已成为新兴产业,代表应用Replika累计下载量突破5亿次,月活跃用户达数千万量级 [2] - 42%用户每周登录几次,15%形成每日使用习惯,90%单次对话控制在1小时内 [3] - 行业年均增速30%,预计2030年全球产值突破千亿美元 [3] 产品功能与商业模式 - 基础服务免费,付费用户可解锁"配偶"等特殊关系状态 [2] - 用户可定制AI伴侣特征或选择预设个性,编写背景故事赋予专属记忆 [2] - AI伴侣通过共情式回应、记忆对话细节和主动提问模拟人类同理心 [4] 用户行为分析 - 12%用户将AI视为排遣孤独的"情绪良药",14%当作倾诉秘密的"树洞" [3] - 用户分三类:视AI为搜索引擎获取信息、视作日记本自我表达、视作社交代理建立友谊 [4] - Reddit论坛600条讨论显示用户认为AI伴侣"永不评判,永远倾听",比现实朋友更贴心 [4] 行业监管动态 - 意大利以"缺乏年龄验证"为由短暂封禁Replika [7] - 澳大利亚拟将AI伴侣纳入儿童社交媒体限制范畴 [7] - 美国纽约州和加州提案要求加强算法监管,设置防自杀预警和AI身份提醒 [7] - 科技伦理组织投诉Replika涉嫌"欺骗性设计",建议禁止未成年人使用 [7] 技术与社会影响 - AI伴侣对人类影响具有两面性,取决于使用者心理状态和使用方式 [4] - 可能导致用户产生过度依赖,因AI能24小时在线而现实人际关系无法做到 [4] - 存在安全隐患案例:AI曾对自残和自杀询问给出肯定答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