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写作软件

搜索文档
一个基层科员的AI烦恼
投资界· 2025-08-08 11:23
AI在政务系统的应用现状 - AI被定位为"解放双手的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反映出效率与人性化之间的复杂矛盾 [5][7] - 长三角某政府部门基层科员案例显示,AI使文字工作效率提升但工作量翻倍,常规文件起草时间从两天缩短至几分钟 [6] - 深圳AI政务助手上线首日处理超8000个问题,日均服务2000名市民办理业务 [14] AI实施过程中的挑战 - 初期培训阶段导致员工额外加班,需花费业余时间测试不同AI软件并撰写600字试用报告 [9] - 硬件条件制约AI效能,六年老旧电脑运行多款AI软件时频繁出现内存不足和系统崩溃 [19] - 数据安全问题突出,政务信息无法联网导致AI输出存在20%错误率,包含完全虚构的内容 [19] 工作效率变化曲线 - 初期出现短暂"黄金期",基础文字工作减负明显,材料合成、主旨提炼等环节节省30%时间 [13] - 后期因上级要求提高反而增加工作量,需对AI初稿进行100%人工复核,特定词汇修改量达40% [17] - 最终91.67%员工表示满意,83.33%认为效率提升,但实际加班时间反弹50% [15][23] 人机协作模式演进 - 员工角色从使用者转变为"AI培训师",需投入30%工作时间调整AI输出结果 [17] - 关键痛点在于AI无法理解政务场景的特殊表达,如"推动→深化"等语义微调需求 [17] - 最新系统整合政务问答、行政写作、公文草拟三大功能,模板化处理常规公文达60% [14]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多地政务系统全面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覆盖公文处理到招商引资全链条 [11] - 地方政府发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推进"人工智能+"战略 [14] - 未来规划包括50场AI培训课程,要求公务员同时具备使用和教学双重能力 [24]
“AI信息污染”成疾?这种情况最严可被封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2 20:06
AI生成内容治理 - 微博启动对未标识"AI谣言"的治理 重点领域包括社会民生、突发事件、科普医疗和个人权益 对单条未标识AI内容打标"疑似由AI生成" 对多次违规账号限制流量分发或封禁 [1] - 微博用户需在发布页选择"内容由AI生成"声明 发布后时间栏会显示"AI生成"状态 [2] - 今日头条去年打压超过93万条低质AI内容 处罚近3万个利用AI批量发布虚假内容的账号 [3] - 低质AI内容典型特征是内容空洞、前后矛盾 平台正在收严审核力度并监测AI内容流量占比 [3] AI内容产业链 - 西安警方破获AI造谣案件 涉案人员日均生产19万篇AI内容 流向6000多个自媒体账号 [4] - 南昌MCN机构一天能AI生成4000-7000篇文章 运营842个账号 日收入超1万元 [4] - 使用国产大模型API生成单篇文章成本仅0.00138元 一分钱可生成七篇文章 [4] 监管政策与执行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标识 [5]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社交平台也需添加AI标识 [5] - 抖音、快手等六大社交平台已要求用户声明AI内容 但实际执行效果不佳 [5] - 网信办将2025年"清朗"行动重点定为整治AI技术滥用 强化内容标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