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语音包

搜索文档
“2亿诈骗案”一年后,AI换脸犯罪更疯狂了
创业邦· 2025-03-14 18:07
文章核心观点 AI换脸技术带来各类风险,犯罪频率增加,法律监管与犯罪手段失衡,平台需承担更大责任,规范之路任重道远,要将技术向善原则转化为法律条款、算法规则和公民意识 [3][5][11] 分组1:AI换脸现状与风险 - 定制换脸成本低,9块9就能获得换脸内容,深度伪造讨论愈演愈烈,受害人众多 [3] - 中国香港跨国公司曾发生AI诈骗案,员工被骗转2亿港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如今犯罪频率增加 [5] - 2025年多地发生AI换脸诈骗案,如银川建材公司经理转20万、天津李先生转95万、山西犯罪分子虚开增值税发票42余万 [6] - 消费者对换脸技术缺乏风险意识,技术滥用呈全民化趋势,法律监管与犯罪手段失衡 [6] 分组2:法律规制情况 - 法律规制与技术进步有时差,存在监管真空,现行法律在责任边界和赔偿计算标准上缺乏量化细则,惩罚与牟利不成正比 [7] - 技术滥用衍生专业化犯罪链条,诈骗组织实施“数字分身”诈骗,但现有技术存在可识别的生理破绽 [7] 分组3:平台责任 - AI技术普及使虚假信息滋生,短视频平台问题突出,部分用户盲目信任AI内容 [9]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规范,平台在生成和传播环节有责任,对AI类内容持摇摆态度 [10] - 平台需主动承担识别并扼杀突发事件中AI谣言的任务,如微博CEO回应男星豪赌传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