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devices
icon
搜索文档
领益智造:人工智能设备、折叠屏手机及汽车零部件业务扩张;2025 年第三季度毛利率超预期,净利润符合预期;买入
2025-10-31 09:53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领益智造(Lingyi,股票代码:002600 SZ)[1] * 行业涉及消费电子零部件制造、AI服务器组件、折叠屏手机及汽车零部件 [1][2] 核心财务表现与业绩 * 公司3Q25营收达139.6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5%,但较预期低8% [3][7] * 3Q25毛利率为19.2%,优于预期,较2Q25的15.0%提升4.2个百分点,较3Q24的17.2%提升2.0个百分点 [1][3][7] * 3Q25净利润为10.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2%,环比大幅增长177%,符合预期 [3][7] * 研发费用在3Q25增至6.57亿人民币,同比及环比均有所上升,反映公司对AI服务器组件和AI终端设备扩张的投入 [3] * 预计4Q24营收将环比增长9%至152亿人民币,主要受规模效应和AI设备需求增长驱动 [1] 业务扩张与增长驱动因素 * 产品线扩展至AI服务器组件,包括显卡散热模块、冷板、电源、连接器和CDU [1] * 凭借在智能手机散热解决方案和不锈钢材料方面的经验,折叠屏手机及高端智能手机型号的单机价值量提升 [1] * 通过计划收购祥龙(Xianglong)扩大汽车零部件业务,祥龙客户包括大众、丰田、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等领先 OEM 厂商 [1][2]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基于3Q25业绩,将2025年营收预测下调5%至527.8亿人民币,但将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均上调1% [7] * 将2026-2027年营收预测上调1%-2%,主要反映折叠屏手机组件单机价值量提升带来的收入增长 [7] * 目标市盈率更新为38.8倍2026年预期每股收益,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22.6人民币,维持买入评级,潜在上涨空间41.9% [8][16] 风险因素 * 折叠屏手机/AI终端渗透速度不及预期 [15] * 面临更多供应商的潜在竞争 [15] * 宏观经济疲软持续拖累市场需求 [15] 其他重要内容 * 盈利预测中未纳入拟议的收购案影响 [7] * 公司3Q25营业利润率为9.7%,高于预期的8.0% [7] * 公司M&A Rank为3,代表成为收购目标的概率较低(0%-15%)[16][22]
领益智造-AI 设备_可折叠手机组件推动价值升级;机器人生态系统扩张;买入Lingyi (.SZ)_ AI devices_ foldable phones components to drive dollar content upgrade; Robotics ecosystem in expansion; Buy
2025-08-19 13:42
**行业与公司** - **公司**:领益智造(002600.SZ) - **行业**:消费电子、AI设备、机器人、折叠屏手机组件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业务扩展与增长驱动** - 公司为全球领先的精密功能及结构件供应商,业务扩展至折叠屏手机、服务器、机器人、AI/AR眼镜组件,生产基地覆盖印度、越南、巴西、土耳其、芬兰、美国等地[1] - 预计2Q25净利润为3.35亿~5.7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8%~154%,主要受益于AI设备生产利用率提升及海外工厂盈利能力改善[1] - 预计2025年新业务(AI PC、AI/AR眼镜、AI服务器、机器人等)收入贡献达18%,2026/27年进一步提升至23%/28%[1] 2. **机器人生态布局** - 与机器人公司Joyton合作,提供精密组件及量产服务,降低客户BOM成本,合作项目包括智能清洁、安防等[2] - 通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全球化服务,巩固在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力[2] 3. **盈利预测上调** - 因折叠屏手机组件(散热、CNC部件等)单机价值提升及产品结构优化,2025-27年盈利预测上调1%,毛利率预计提升0.1个百分点(2026/27年)[3] - 2025E收入调高至555.27亿人民币(+0.3%),2026E/27E分别调至667.88亿/803.25亿人民币[4] 4. **估值与目标价** - 目标价上调至13.0人民币(原11.4人民币),基于23.8倍2026年PE(原21.2倍),反映AI设备及Gen-AI应用推动的行业重估[7] - 当前交易于21倍2026年PE,估值具吸引力[7] --- **其他重要内容** 1. **风险提示** - 折叠屏手机/AI终端渗透率不及预期、供应链竞争加剧、宏观经济拖累需求[12] 2. **财务数据摘要** - 2025E毛利率16.9%,2026E/27E提升至18.3%/19.0%[4] - 2025E净利润26.58亿人民币(+52% YoY),2027E达51.57亿人民币[8] 3. **分析师信息** - 高盛分析师Allen Chang、Verena Jeng、Ting Song覆盖,维持“买入”评级[5][7] --- **数据引用** - 净利润增长48%~154%[1] - 新业务收入贡献2025E 18%[1] - 目标价13.0人民币(23.8x 2026E PE)[7] - 2025E收入555.27亿人民币(+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