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ivic hybrid
icon
搜索文档
Tariffs, EV And China Risks: Is Honda Stock Still Worth It?
Forbes· 2025-06-16 19:05
公司业绩 - 公司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351亿美元 低于去年同期的365亿美元 同比下滑 [1] - 摩托车业务在亚洲市场需求推动下表现强劲 但汽车业务在中国市场面临挑战导致收入下降 [1] - 北美市场2025财年销量165万辆 同比微增 混合动力车型接受度提升 [1] 关税影响 - 美国25%进口关税将显著影响公司业务 可能将新一代思域混动车型生产从墨西哥转移至美国 [2] - 公司预计2026财年净利润将同比下滑701% 营收同比下降64% [2] 市场竞争 - 亚洲市场2025财年销量同比下降28% 中国本土品牌高性价比电动车冲击市场份额 [3] - 中国正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制造车辆全球接受度提升 [3] 汇率风险 - 过去12个月日元兑美元升值8% 削弱日本出口竞争力并减少国际收益换算 [3][4] 战略布局 - 公司坚持电动车战略 在需求下滑期仍加大投资 短期将影响盈利能力 [3] - 混合动力领域增长潜力可能支撑股价 当前市盈率约8倍 [4] 估值水平 - 公司股票估值合理 目标价约32美元 略高于当前市价 [4] - 低估值叠加持续股票回购计划有助于抵御市场波动 [4]
Nissan to cut 20,000 jobs as Trump's tariffs complicate plans to escape its financial crisis
Business Insider· 2025-05-13 18:16
财务表现与成本削减 - 公司2024财年净亏损6710亿日元(45亿美元)[2] - 新转型计划寻求削减2500亿日元(17亿美元)成本[3] - 未发布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测因美国关税不确定性[2] 产能与组织调整 - 裁员20000人(含去年已宣布的9000人)[1] - 生产基地从17处缩减至10处 2027年完成[1] - 提升美国本土产能并优先销售本地组装车型[5] 关税冲击与应对 - 25%进口车辆关税预计造成4500亿日元(30亿美元)损失[4] - 将受关税影响车型转移至其他市场销售[5] - 本田同样预估关税损失30亿美元并下调营业利润预测60%[5] 市场竞争与战略挑战 - 面临中国车企激烈竞争及电动车产品线开发困境[2] - 曾于2010年凭借Leaf车型开创大众市场电动车先河[2] - 3月与本田500亿美元合并计划失败后更换CEO[3]
Honda to boost US manufacturing, shift production from Canada, Mexico in response to Trump tariffs
New York Post· 2025-04-15 23:24
文章核心观点 - 本田计划扩大美国制造规模以应对特朗普政府新关税政策,其他车企也有类似调整,反映美国制造业回流趋势 [1][4][14] 本田应对措施 - 考虑将部分关键车型生产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转移到美国,目标是使美国销售汽车90%本土制造 [1] - 未来两到三年将美国产量提高30% [2] - 计划将CR - V SUV从加拿大、HR - V SUV从墨西哥转移到美国生产,下一代思域混合动力车在印第安纳制造 [6] - 可能雇佣更多美国工人,采用三班倒并周末工作 [6] 本田市场情况 - 美国是本田最重要市场,去年在美国销售约140万辆车,占全球近40%,其中约五分之二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 [5] - 今年第一季度美国销量增长5%至近35.2万辆 [5] 其他车企应对措施 - 日产将削减日本奇骏SUV产量,继续在田纳西州工厂两班倒生产 [4][8] - 通用将更多轻型卡车组装转移到印第安纳州韦恩堡工厂 [7] - 现代在佐治亚州开设新工厂,计划年产量从30万辆增至50万辆电动车,2028年前在美国投入210亿美元 [12] - 三星考虑将烘干机生产从墨西哥转移到南卡罗来纳州工厂,LG评估将冰箱生产转移到田纳西州工厂 [13] - 通用电气、卡特彼勒、丰田、西门子、Zentech Manufacturing等公司近期扩大或开展美国国内业务 [15] 行业趋势 - 美国制造业出现回流趋势,原因包括中国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上升、质量控制和供应链中断担忧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