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evin AI
icon
搜索文档
三名华裔天才创业,21个月估值720亿
投中网· 2025-08-12 15:03
公司概况 - Cognition AI由三名华裔天才少年创立,包括CEO小吴、小严和小郝,三人均曾获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奖牌 [8] - 公司成立于2023年11月,专注于开发AI软件工程师Devin,定价500美元/月/人 [12] - 创始人小吴出生于1997年,14岁获得全美数学竞赛冠军,17岁参加IOI,曾创办估值超1亿美元的Lunchclub并入选福布斯30U30榜单 [9] 融资与估值 - 公司正在进行超3亿美元融资,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约718亿元人民币) [5] - 成立仅5个月后估值达20亿美元,21个月内估值增长至720亿元 [6] - 已完成三轮融资:2024年3月A轮2100万美元(估值3.5亿美元),2024年4月1.75亿美元(估值20亿美元),2025年3月由8VC领投(估值40亿美元) [15][16][17] 产品与技术 - Devin是全球首个能独立完成软件工程的AI,可修复服务器故障并完成复杂任务 [12] - Devin 2.0版本支持多个并行Devin同时工作,新增交互式规划、搜索和Wiki功能,定价调整为20美元/月起 [18] - 产品已获得高盛、花旗、MongoDB等大客户,据称可"节省数百万美元" [13] 战略动作 - 2024年5月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Devin深度接入VS Code和GitHub生态 [16] - 近期以2.2亿美元收购Windsurf,获得300家付费客户和8000万美元ARR [20][21] - 收购带来Windsurf团队、产品和代码库,补强商业化能力 [21] 行业格局 - 2024年全球AI编程领域融资近200亿元,80%资金集中在7家头部公司 [26] - GitHub Copilot和Cursor已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行业呈现寡头趋势 [26] - 国内出现Vinsoo等新产品,但整体仍处于蓄力期,主要由大厂主导 [27][28] 市场表现 - Devin首次公开视频获得超3000万播放量 [16] - 公司ARR不足50万美元,商业化是主要短板 [13] - 高盛宣布将部署数百至数千个Devin,为估值提供支撑 [22]
三名华裔天才创业,21个月估值720亿
36氪· 2025-08-12 10:55
公司概况与融资历程 - Cognition AI是一家由三名华裔天才少年于2023年11月创立的AI公司,其核心产品为全球首个AI软件工程师Devin [1][3] - 公司正在进行一轮超3亿美元的融资,若顺利完成,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8亿元),潜在投资方包括Founders Fund和Khosla Ventures [1] - 公司成立后迅速获得传奇天使投资人彼得·蒂尔的第一笔投资,并在5个月后(2024年4月)由Founders Fund推动第二轮融资,估值攀升至20亿美元,成为独角兽 [1] - 在2025年3月由8VC领投的融资中,公司估值为40亿美元,意味着其在5个月内估值实现倍增,并在21个月内达到近72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 [2] - 从成立至今,公司已完成三轮融资,传闻中正在进行第四轮,每次融资都伴随估值显著跃迁 [9] 核心产品与技术 - 公司核心产品Devin被定位为能直接扮演“AI软件工程师”的软件,不同于仅为开发者提供辅助的工具,其技术范式被视为“软件外包行业的Uber时刻” [8] - Devin 2.0版本于近期发布,升级后支持启动多个并行Devin,每个配备独立的基于云的交互式IDE,并新增交互式规划、Devin搜索和Devin Wiki功能 [10] - 产品定价策略有所调整,Devin 2.0增加了每月20美元/位起的灵活定价,而最初发布的Devin定价为500美元/月/人 [7][10] - 产品能力得到市场验证,例如曾独立修复服务器故障,并在2024年3月公开的视频中展示可独立修复开源库Bug,获得超3000万播放量 [6][9] 商业化进展与市场合作 - 公司产品已获得高盛、花旗、MongoDB、Ramp、Nubank等大客户,客户反馈可“节省数百万美元” [8] - 高盛宣布成为首家试用Devin的大型银行,并表示最初将拥有数百个Devin,后续根据使用情况可能达到数千个 [14] - 2024年5月,公司与微软达成战略合作,Devin深度接入VS Code、GitHub生态,借助微软渠道进入企业级市场 [10] - 根据SVTR AI创投库数据,公司去年的年经常性收入不足50万美元,暴露了商业化短板 [8] 战略收购与资源整合 - 公司近期完成对Windsurf的闪电收购,交易金额为2.2亿美元,此笔交易被认为性价比极高 [12] - 通过收购,公司获得了Windsurf现有的超300家付费客户和8000万美元的年经常性收入,光速缩短了与竞争对手在商业化上的差距 [13] - 收购还为公司带来了Windsurf的剩余团队、核心产品、代码库等资源,与现有产品形成互补,Windsurf的2号员工也选择加入公司 [13] - 此次收购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关注度和品牌好感度,被视为完成冲击百亿估值的最后拼图 [13][14] 管理团队与创始人背景 -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小吴(斯科特·吴)为1997年出生的数学天才,14岁获全美数学竞赛冠军,17岁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在Codeforces论坛上被评为“传奇大师” [3][5] - 小吴曾就读哈佛大学并代表学校参加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季军,于2017年退学创业,此前联合开发过估值超1亿美元的AI社交产品Lunchclub,并入选福布斯《30U30》榜单 [5] - 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为小郝(Scale AI早期工程师)和小严(Cursor早期工程师),三人均为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奖牌获得者 [3] - 投资人对小吴的评价极高,天使投资人埃里克·格莱曼称其为“我见过的五大天才之一”,风险投资家萨拉·郭认为其“才华横溢,好奇心强,而且雄心勃勃” [6]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趋势 - AI编码已成为最火热的AI应用赛道之一,2024年至今全球融资规模接近200亿元人民币,其中80%资金被7家头部玩家吸纳 [15] - 市场呈现头部集中趋势,GitHub Copilot年经常性收入从2023年1亿美元增至2024年3亿美元,Cursor最新年经常性收入达5亿美元,头部两家收割了赛道80%以上现金流 [15] - Stack Overflow 2025年调研显示,开发者最常用的AI编程工具Top3占到了75%的提及率 [15] - 公司CEO小吴预测未来市场格局将演变为“2~6家头部份额聚集、其它小众分食”的寡头结构 [15] - 国内市场开始出现积极信号,例如芸思智能发布了全球首个实现项目级开发的AI IDE—Vinsoo,但其AI编码领域仍主要由大厂主导,创业公司参与度不高且处于早期阶段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