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irectDrive
icon
搜索文档
芯片刻蚀,迎来巨变
半导体芯闻· 2025-05-26 18:48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想象一下,尝试在指甲大小的块体上雕刻出一个微小而复杂的雕塑,一遍又一遍,数十亿 次,几乎没有出错的余地。 芯片制造商在硅片上蚀刻复杂的图案,制造出驱动我们周围大多数电子设备和技术的半导 体,正是如此。随着我们要求更小的设备拥有更高的功率和速度,以极高的精度雕刻这些图 案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为了满足半导体生产日益增长的精度标准,一个研究团队最近推出了一项名为 DirectDrive 的突破性技术,该技术为制造计算机芯片的等离子蚀刻工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度。这项创 新有望支持下一代电子产品的开发,尤其是用于人工智能系统、需要高度紧凑和超高速电路 的电子产品。 从厨房到实验室 DirectDrive 并非一周或一个月研究的成果,而是耗时 20 年才成型。早在 2006 年,加州大学洛 杉矶分校 (UCLA) 工程师 Patrick Pribyl 就提出了一个想法,即在芯片制造蚀刻过程中更好地控 制等离子体。 Pribyl 设计了一种装置,可以快速切换驱动等离子体的射频 (RF) 能量,从而实现更精细的蚀刻控 制。为了测试他的想法,他还在自家厨房里搭建 ...
芯片刻蚀,迎来巨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0 09:04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想象一下,尝试在指甲大小的块体上雕刻出一个微小而复杂的雕塑,一遍又一遍,数十亿 次,几乎没有出错的余地。 芯片制造商在硅片上蚀刻复杂的图案,制造出驱动我们周围大多数电子设备和技术的半导 体,正是如此。随着我们要求更小的设备拥有更高的功率和速度,以极高的精度雕刻这些图 案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为了满足半导体生产日益增长的精度标准,一个研究团队最近推出了一项名为 DirectDrive 的突破性技术,该技术为制造计算机芯片的等离子蚀刻工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度。这项创 新有望支持下一代电子产品的开发,尤其是用于人工智能系统、需要高度紧凑和超高速电路 的电子产品。 从厨房到实验室 DirectDrive 并非一周或一个月研究的成果,而是耗时 20 年才成型。早在 2006 年,加州大学洛 杉矶分校 (UCLA) 工程师 Patrick Pribyl 就提出了一个想法,即在芯片制造蚀刻过程中更好地控 制等离子体。 Pribyl 设计了一种装置,可以快速切换驱动等离子体的射频 (RF) 能量,从而实现更精细的蚀刻控 制。为了测试他的想法,他还在自家厨房里搭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