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ert Linglong(AI大模型和智能代理套件)
搜索文档
ZKH(ZKH) - 2025 Q3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11-20 21: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三季度总商品交易额(GMV)为26.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总收入为2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业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17] - 平均工作日订单价值从7月的约3700万元人民币提升至11月(截至目前)的约5200万元人民币,增幅超过40%,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0%[4] - 总运营费用同比下降14.4%至4.938亿元人民币,占净收入的18.1%,较去年同期的21.6%显著改善[18] - 运营亏损收窄69.3%至3230万元人民币,亏损率从-4.6%改善至-1.4%,非GAAP EBITDA亏损改善至850万元人民币,亏损率从-2.8%改善至-0.4%[19] - 调整后净亏损收窄至141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约78%,亏损率从-2.9%改善至-0.6%,并在9月实现月度盈亏平衡,预计第四季度实现季度盈利[5][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为1.055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为经营现金净流出1.605亿元人民币,截至2025年9月,现金状况强劲,持有19亿元人民币现金[20][2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战略性运营32条产品线,第三季度新增超过230万个可售SKU,主要涉及化学试剂、机械加工和传动等类别,可售SKU总数超过1900万个[7] - 新增超过1200家新供应商,主要为原始设备制造商,进一步丰富了产品供应[7] - 私有品牌产品GMV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6.7%,占GMV总额的8.2%,并计划将其对总GMV的贡献从约8%稳步提升至约30%[8][17] - 化学产品线(如工业润滑剂和粘合剂)实现了两位数的GMV同比增长,拥有13个专业化学品仓库(其中3个专用于危险材料)和内部配送车队[9] - 产品销售的毛利率有所提升:执行平台毛利率提高11.2个基点至16.2%,GBP平台毛利率提高223.8个基点至7.7%,市场模式平台佣金率同比提高47.5个基点至13.1%[1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战略专注于产品卓越、人工智能驱动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致力于为MRO行业垂直领域提供专业的一站式采购服务平台[3][16] - 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和工业级MRO品类,如备件、化学品和制造零件,这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关键差异化和价值驱动因素[9] - 持续投资人工智能和数据能力,增强产品和供应链能力,并推进国际扩张,同时专注于顶线增长、进一步利润率扩张和减少亏损[21] - 管理层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领先的MRO公司,这些公司不仅可以服务中国制造商,也可以惠及全球制造商[24] - 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作为行业领导者,其优势日益显著,通过供应链能力获得了大量中小企业客户[2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经过近四个季度的积极业务优化和调整后,业务出现企稳和复苏迹象,公司坚定地回到了增长轨道上[3][4] - 预计平均工作日订单价值的积极势头将在今年剩余时间持续,并对未来几个季度恢复顶线增长有更清晰的可见性[4][17] - 预计未来GMV同比增长可达15%-20%,并通过费用控制、效率提升和核心能力投资(如人工智能研发和海外业务扩张)来平衡盈利能力和长期增长[32][33] - 海外业务方面,高度重视服务出海的中国公司,因其投资有限且确定性高;美国业务被视为中长期布局,将控制投资节奏,预计整个2026年海外业务将实现盈亏平衡[35][36] 其他重要信息 - 在11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时,正式发布了专为MRO行业垂直领域设计和开发的专有人工智能大模型及智能代理套件“Expert Linglong”[11] - 人工智能智能工作台是Expert Linglong的核心应用之一,实现了45个业务流程场景的自动化,如通过单一提示创建订单或开具发票[11] - 人工智能工具在复杂业务场景中表现出色,例如,处理300行的客户询价传统上需要3小时,结合人工智能和专家经验后,现可在30秒内完成,准确率达98%[13] - 研发团队广泛采用人工智能编码工具,超过15%的代码由人工智能生成,显著提高了开发效率[15] - 公司拥有强大的运营杠杆,费用率持续下降,履约毛利率持续上升,盈利能力不断改善[31]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关于京东工业准备在香港IPO,管理层对中国MRO市场竞争格局的看法[23] - 管理层认为京东MRO寻求上市对公司和整个行业都是好事,有利于传播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一站式采购的理念[24] -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领先的MRO公司,这些公司不仅可以服务中国制造商,也可以惠及全球制造商[24] - 在MRO领域,公司专注于销售备件、化学品和制成品,通过建设创新中心、自有仓库和最后一公里配送能力,建立了深厚的供应链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服务全中国乃至全球[25] - 竞争格局多年来已趋于稳定,作为领导者的优势日益显著,获得大量中小企业客户证明了其供应链能力的巨大提升[26] 问题: 关于公司至今未盈利的原因以及如何平衡盈利能力与中长期发展投资[29] - 亏损主要源于早期阶段对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建设的投资,公司现在正进入一个以盈利能力为标志的新阶段[30] - 公司拥有日益强大的运营杠杆,费用率持续下降,履约毛利率持续上升,盈利能力不断改善,这符合其最初的发展计划[31] - 具体亏损情况:2021年亏损9.1亿元人民币,2022年亏损6.3亿元人民币,2023年亏损2.9亿元人民币,2024年亏损1.6亿元人民币,2025年亏损大幅收窄,第四季度很可能实现盈利[32] - 预计未来GMV同比增长可达15%-20%,将通过费用控制、效率提升和客户获取能力增强来平衡盈利与增长,同时继续投资于人工智能研发、产品能力和海外业务扩张等核心竞争力[33] 问题: 关于海外扩张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计划,特别是美国市场与服务出海中国公司的考量[35] - 海外扩张分为两部分:一是服务出海的中国公司,二是发展美国和欧洲本土业务[35] - 高度重视服务出海的中国公司,因为投资有限且确定性高;例如在第三季度,已完成为一些中国客户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的当地工厂进行MRO采购和交付,完成了产品认证、清关等事宜[36] - 美国业务被视为中长期布局,因为产品准备和进入市场需要更长时间,因此决定控制在美国的投资节奏和步伐[36] - 预计整个2026年海外业务将实现盈亏平衡[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