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VA品牌

搜索文档
绿源集团控股:电动两轮车行业元老品牌,全场景轻出行方案引领者-20250530
盈立证券· 2025-05-30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绿源集团控股“买入”评级,目标价 13.41 港元,相比现价存在 61.2%的上涨空间 [2][4][7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新国标落地和以旧换新补贴持续,电动两轮车市场有望迎来景气度回升;绿源集团控股战略焕新符合行业发展长期趋势,高端市场和生态业务将提供强劲增长动力,显著提升盈利能力 [4][70]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60.2/73.2/88.5 亿元,增速分别为 18.69%/21.59%/20.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5/3.23/4.58 亿元,增速分别为 50.86%/84.57%/41.80%;PE 分别为 17.49/9.48/6.68 倍 [4][70][7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电动两轮车行业元老品牌,战略焕新开启新篇章 - 公司 1997 年创立,是行业开拓者,以技术创新引领演进,2025 年推出“全场景轻出行方案”战略,从制造商向出行生态构建者跨越 [7] - 实控人为倪捷、胡继红夫妇,具备深厚行业积淀和互补专业背景,为公司提供管理支撑 [10][11] - 打造全面覆盖的产品矩阵,2025 年推出高端子品牌 LYVA,拓展价格带至 5000 - 20000 元,开启第二成长曲线 [12] - 2020 - 2022 年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 41.81%和 71.18%,2024 年受行业影响微降,但经营韧性强;电动自行车是核心收入来源,2024 年占比 59.48% [14][15] - 历史毛利率 13%左右,净利率 2% - 3%,2024 年受研发投入和股份支付费用拖累,未来利润率有望提高 [19] 二、电动两轮车行业:千亿存量市场有着巨大的创新空间 - 2019 - 2024 年电动两轮车销量 CAGR 6.32%,2024 年下降 9.09%,2025 年在政策刺激下有望重回增长 [25] - 2025 年以旧换新政策地市全覆盖,补贴流程优化,截至 4 月换购量达 334.1 万辆,带动新车销售 95.5 亿元;多地对铅酸电池新车补贴更高 [26] - 头部品牌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通过智能化等提升产品溢价;2024 年各车企核心体验投入增多;出口均价上扬,2025 年一季度达 2000 元 [31][34] - 2024 年线上中高端产品销售占比提升,新国标 2025 年 9 月 1 日实施,将推动产品升级迭代 [37][40] - 我国电动两轮车渗透率高,传统出行市场进入存量竞争;2024 年保有量 4.25 亿辆 [43] - 2024 年全球 E - bike 市场规模约 350 亿美元,到 2030 年将达 622.5 亿美元,CAGR 约 10%;国内高端电助力车市场有望高速发展 [46] 三、技术铸就品质壁垒,产能支撑份额扩张 - 首创液冷电机和数字化电池技术,提高产品耐用性和续航能力,打破核心瓶颈 [47] - 液冷电机实现十年质保,攻克电机性能衰减难题,使电机寿命延长至 3 - 5 倍 [47] - 数字化电池技术解决电池痛点,实现铅酸电池 3 年质保,冬季续航提升 30% [48] - 智能化技术以 APP 为核心,整合多种功能,提升安全性和用户体验 [51] - 建成四大智能制造基地,重庆基地 2025 年初投产,总产能升至 580 万辆/年,远期规划 950 万辆/年 [53] - 拥有 1400 多家经销商和 12800 多家零售门店,构建多层次销售体系 [54] - 线上渠道成熟,2024 年 618 期间交易额达 3.3 亿,创新“新零售”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 [57] 四、高端化与生态布局打造新成长曲线 - 2025 年推出 LYVA 品牌,布局高端细分场景,技术和设计比肩国际一线品牌 [60] - 渠道布局线上线下融合,宣发策略多样,塑造高端品牌形象 [63] - 2025 年战略焕新,推出“源行者”服务品牌,构建“租售换修”闭环服务体系,启动“携生态出海”战略 [64] - 与嘟嘟换电合作,投放超 2000 个换电柜,采用按需付费模式,兼具便利性和经济性 [64] - 在景区开展租车业务,支持双模式,消除短途出行痛点,响应政策导向 [65][66] - 换电和租车业务构建销售赋能体系,实现商业逻辑闭环 [66] - 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出海路径,依托生态业务构建全球竞争力 [69] 五、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可观,结合可比公司估值,认为发展前景乐观,给予“买入”评级 [70]
绿源集团控股(02451):电动两轮车行业元老品牌,全场景轻出行方案引领者
盈立证券· 2025-05-29 20:5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绿源集团控股“买入”评级,目标价 13.41 港元,相比现价存在 61.2%的上涨空间 [2][4][7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新国标落地和以旧换新补贴持续,电动两轮车市场有望迎来景气度回升 [4][70] - 绿源集团控股战略焕新符合行业发展长期趋势,高端市场和生态业务将提供强劲增长动力,显著提升盈利能力 [4][70] - 测算 2025 - 2027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60.2/73.2/88.5 亿元,增速分别为 18.69%/21.59%/20.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5/3.23/4.58 亿元,增速分别为 50.86%/84.57%/41.80% [4][7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电动两轮车行业元老品牌,战略焕新开启新篇章 - 公司简介:绿源集团 1997 年创立,28 年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引领行业演进,参与标准起草,推出多项技术与服务体系,2023 年上市,2025 年推出新战略;实控人为创始人夫妇,具备深厚行业积淀与专业背景,提供管理支撑 [7][10][11] - 产品矩阵:围绕消费者需求打造立体产品矩阵,2025 年推出高端子品牌 LYVA,拓展价格带至 5000 - 20000 元,开拓中高端客群,提升市场份额与利润率 [12] - 财务分析:历史增长迅猛,2020 - 2022 年营收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 41.81%和 71.18%,2024 年受行业影响短期承压;电动自行车是核心收入来源,2024 年占比 59.48%;上市费用短暂影响利润率,未来有望随高端产品放量提高 [14][15][19] 二、电动两轮车行业:千亿存量市场有着巨大的创新空间 - 政策驱动:2019 - 2024 年电动两轮车销量 CAGR6.32%,2024 年同比下降 9.09%,2025 年在新国标和以旧换新补贴刺激下预计重回增长轨道;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全国 31 个省份全覆盖,截至 2025 年 4 月以旧换新量达 334.1 万辆,带动新车销售 95.5 亿元;各地政策鼓励铅酸换购和消费升级 [25][26] - 供给端转型:产业智能化升级,头部品牌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2024 年各车企在核心体验方面投入增多;出口均价上扬,2020 年约 1400 元,2025 年一季度升至 2000 元;中高端价格带产品占比提升;新国标提升产品品质要求,将于 2025 年 9 月 1 日实施 [31][34][40] - 需求升级:电动两轮车渗透率高,2024 年保有量达 4.25 亿辆,传统出行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海外电助力车市场景气度高,2024 年全球市场规模约 350 亿美元,到 2030 年将达 622.5 亿美元,中国市场尚处起步阶段,有望随消费升级和品牌推动迎来高速发展期 [43][46] 三、技术铸就品质壁垒,产能支撑份额扩张 - 技术创新:绿源是行业前沿技术开拓者,首创液冷电机和数字化电池技术,提高产品耐用性和续航能力;液冷电机实现十年质保,效率保持 90%以上,寿命延长 3 - 5 倍;数字化电池解决电池痛点,实现铅酸电池 3 年质保;智能化技术以 APP 为核心,提供全场景骑行解决方案 [47][48][51] - 产能扩张:建成浙江、山东、广西、重庆四大智能制造基地,重庆基地 2025 年初投产,当年提供 80 万辆产能,总产能升至 580 万辆/年,远期规划产能合计 950 万辆/年,各基地均具合规与技术优势 [53] - 立体式销售渠道:构建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网络,拥有 1400 多家经销商和 12800 多家零售门店;线上销售体系成熟,2024 年 618 期间线上交易额达 3.3 亿,创新推进“新零售”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54][57] 四、高端化与生态布局打造新成长曲线 - LYVA 品牌高端化突围:2025 年推出 LYVA 品牌,布局高端电助力车、户外越野、高端城市通勤等细分场景;技术上搭载自研中置电机系统,设计上邀请国际化团队;渠道布局线上线下融合,宣发策略多样,重新定义电动两轮车价值边界 [60][61][63] - 构建全生态服务体系:2025 年战略焕新,推出“源行者”服务品牌,形成“租售换修”闭环服务体系,启动“携生态出海”战略;与嘟嘟换电合作布局换电生态,投放超 2000 个换电柜,采用按需付费模式;开展景区租车业务,匹配中短距离出行需求,通过“碳路者先锋行动”响应政策导向;生态业务赋能销售,实现商业逻辑闭环 [64][65][66] 五、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测算 2025 - 2027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60.2/73.2/88.5 亿元,增速分别为 18.69%/21.59%/20.9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75/3.23/4.58 亿元,增速分别为 50.86%/84.57%/41.80%;PE 分别为 17.49/9.48/6.68 倍 [4][70][71] - 投资建议: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水平,认为公司发展前景乐观,2025 年合理 PE 应为 30 倍,目标价 13.41 港元,相比现价存在 61.2%的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