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hium compounds

搜索文档
天齐锂业- 业绩回顾 - 受少数股东权益增加影响上半年业绩低于预期;对锂价持谨慎态度;卖出
2025-09-01 11:21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1H25)实际净利润为8700万人民币,每股收益(EPS)为0.053元人民币,相较于2024年上半年的净亏损52亿人民币有所改善[1] * 剔除主要来自外汇收益的一次性项目后,经常性净亏损为2.09亿人民币,较2024年上半年的经常性净亏损30.7亿人民币有所收窄[1] * 业绩低于预期,主要归因于少数股东权益高于预期,公司宣布2025年上半年不派发中期股息[1] * 公司2024年总收入为130.297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总收入将下降14.5%至111.416亿人民币,2026年预计增长35.1%至150.468亿人民币[6] * 公司2024年每股收益为-5.32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将转为0.48元人民币,2026年和2027年分别增至1.45元和1.88元人民币[6] * 公司2024年净负债权益比为16.2%,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负债率升至19%[6][27] 业务部门表现 * 锂矿业务(占总毛利润67%)收入同比下降7%,但比预期高17%,主要因销量高于预期[23] * 估计锂辉石实现平均售价(ASP)为791美元/吨,比同期中国锂辉石到岸价(CIF)825美元/吨低4%[23] * 锂矿业务总毛利润同比下降24%,但高于预期,主要因收入更高[23] * 锂化合物业务(占总毛利润33%)收入同比下降36%,与预期基本一致[24] * 估计碳酸锂实现平均售价为8,703美元/吨,与中国碳酸锂市场价格8,606美元/吨基本一致[24] * 锂化合物业务总毛利润同比下降62%,但高于预期,主要因单位销售成本(COGS)低于预期[24] * 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收益转为正收益2.21亿人民币,而2024年上半年为亏损11.29亿人民币,但比预期低14%,主要因扎布耶亏损[25] 行业观点与锂价展望 * 行业层面,近期中国供应中断应为碳酸锂现货价格提供支撑,使其超越当前的国内边际成本支撑[2] * 然而,锂供应本质上比其他商品更具全球性,鉴于全球内在的产能过剩,当前现货价格(较6月低点上涨39%)的下行风险较大[2][32] * 风险回报尚未转为正面,公司的底部估值分析显示,在碳酸锂现货价格为10,500美元/吨LCE时,理论估值为16.0元人民币/股,在16,000美元/吨LCE时为20.8元人民币/股,均远低于其A股和H股当前股价[2][34] 盈利预测调整与估值 * 因应更高的少数股东权益,下调2025-27年盈利预测6-48%,但部分被锂矿和锂化合物更高的毛利润所抵消[2] * 基于周期底部和周期中值估值的平均法,将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H股21.5港元/A股23.0元人民币(原为H股19.0港元/A股21.0元人民币),维持H股/A股卖出评级[2][28] * 周期底部资产估值在碳酸锂现货价10,500美元/吨LCE时为H股17.1港元/人民币16.0元,其中上游资产估值占H股16.8港元/人民币15.7元(基于10倍2030年预期市盈率并贴现至2025年),中游转化业务估值占H股0.4港元/人民币0.3元(基于1倍2025年预期市净率)[28] * 周期中值估值则采用10倍/12倍市盈率对2028年矿业核心业务盈利进行估值(锂价处于周期中值水平),并以11%的贴现率贴现回2025年[28] 其他重要信息 * 营运成本及其他方面,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SG&A)同比下降6%,比预期低15%,同比减少主要因2025年上半年仓储费、港口杂费和保险费减少[25] * 财务成本同比增长12%,且高于预期[25] * 少数股东权益同比下降75%,但远高于预期,因需向少数股东分配更多利润(来自Windfield的盈利超预期及TLA亏损低于预期)[22][25]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为18.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9%[26] * 营运资金管理表现不一,应收账款天数/应付账款天数同比增加8%/30%,库存天数同比下降8%[26] * 2025年上半年投资现金流出减少20%至30.5亿人民币,自由现金流仍为负值12.3亿人民币[26]
赣锋锂业-025 年上半年业绩低于预期;对锂价持谨慎态度;维持 H 股评级为中性,建议卖出
2025-08-26 09:19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5.36亿元人民币 每股亏损0.266元 较2024年同期的净亏损7.59亿元有所收窄[1] * 剔除一次性项目后 经常性净亏损为4.42亿元 而2024年同期为经常性盈利[1] * 业绩低于预期 主要因锂化学品利润低于预期 公司宣布不派发中期股息[1] * 总收入同比下降13%至82.58亿元 低于预期19% 锂化合物和电池收入均低于预期[25] * 毛利润同比下降16%至8.9亿元 低于预期30% 锂化合物和金属板块毛利润同比下降48%至3.95亿元[26] * 经营现金流同比下降92%至3亿元 自由现金流为负18.81亿元 净负债权益比升至73%[29] 运营与成本数据 * 锂化合物实现销售价格低于预期 氢氧化锂实现价格为7,942美元/吨 较预期低13% 碳酸锂实现价格为8,606美元/吨 同比下降32%[25] * 锂化合物单位销售成本为8,510美元/吨LCE 符合预期[26] * 应收账款天数同比增加25%至102天 库存天数同比增加46%至256天 应付账款天数同比增加61%至250天[29] * 电池业务毛利润为4.09亿元 同比增长54% 但低于预期18% 若计入新ESS工厂运营/EPC业务的2.24亿元投资收益 则电池利润超预期27%[26] 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下调2025年经常性盈利预测28% 以反映氢氧化锂实现价格和锂销售量的下调 但上调2026-27年经常性盈利预测12-44%[2] * 上调盈利预测的原因包括:Goulamina和Cauchari-Olaroz一体化项目的生产成本低于预期 预计单位现金成本在2026-27年降至5-6千美元/吨LCE 低于此前6千美元的预期 Goulamina运营单位现金成本预计为510-550美元/吨 低于此前650美元的预期[23] * Goulamina项目一期及二期扩产进度快于预期 预计2026-27年将增加5-10万吨/年的锂辉石自供[23] * 新ESS工厂运营/EPC业务带来更高电池利润 预计2025年ESS工厂销售额将达到6-10GWh[23] * 下调2026-27年锂化合物销售量预测5-8% 部分抵消了成本下降的益处[23] * 基于周期底部和中期估值平均 维持H股中性/A股卖出评级 H股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28港元 A股目标价上调至30.5元人民币[18][32] 行业观点与风险 * 尽管中国供应中断为碳酸锂现货价格提供了边际成本支撑 但鉴于全球内在的产能过剩 当前现货价格(较6月低点上涨39%)的下行风险依然存在[2] * 周期底部估值分析显示 在碳酸锂价格为10.5千美元/吨LCE时 公司理论估值为18.4元/股 在16.0千美元/吨时为36.6元/股[2][19] * 主要风险包括:锂产品价格波动 项目执行风险 原材料采购成本变化 影响电动汽车普及速度的政策风险 海外资产的货币/国家风险 以及电动汽车电池回收增长不及预期[33][34] 其他重要数据 * 公司市场值为625亿港元 企业价值为1071亿港元[6] * 2025年预期每股收益(EPS)为0.24元 预期市盈率(P/E)为117.0倍 预期市净率(P/B)为1.4倍[6] * 2025年预期收入增长13.2% EBITDA增长10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