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T S4000/S5000智算卡

搜索文档
摩尔线程IPO:三年亏损50亿,能否成为未来国产GPU幸存者?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03 19:16
行业现状与市场格局 - 2024年中国本土AI芯片品牌渗透率提升至30%,但高端市场仍由英伟达主导[3] - 某西方国家自2024年第四季度加强对华高端GPU出口限制,为国产替代创造窗口期[3] - 预计2027年信创市场规模将达3228亿元[3] - 国产GPU行业呈现"四小龙"格局:摩尔线程(全功能GPU)、沐曦(高性能GPU)、壁仞科技(GPGPU)、燧原科技(云端AI训练和推理)[3] - 摩尔线程2024年在中国数据中心GPU市场占有率达22%,消费级市场份额达70%[4] 摩尔线程的优势与风险 - 计划募资80亿元用于新一代芯片研发[5] - 2022-2024年营收从4608.83万元增长至4.38亿元,复合增长率超200%[5] - AI智算产品收入占比从零提升至2024年的77.63%,达3.36亿元[5] - MUSA架构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等多种能力,已获470项授权专利[5] - 产品矩阵覆盖云到端:MTT S4000/S5000智算卡支持大语言模型等场景,MTT S80/S70显卡性能两年提升5倍[5] - 2022-2024年净亏损累计达50.05亿元[6] - 旗舰产品S5000的FP32算力仅为英伟达H100的一半[6] - 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对供应链构成威胁[6] 同业对比分析 - 摩尔线程在产品全面性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优势[7] - 国产GPU企业共同挑战: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竞争技术和生态,同时应对国内同行角逐[7] - 2022-2024年主要国产GPU企业营收情况:摩尔线程(0.46亿元→4.38亿元,208.44%)、沐曦(0.004亿元→7.43亿元,4309%)、寒武纪(7.29亿元→11.74亿元,26.9%)[7] - 技术优势对比:摩尔线程(MUSA架构、470项专利)、沐曦(流片成功率100%)、壁仞科技(7nm工艺)、格兰菲(满足信创需求)[7] - 行业整合不可避免,多位业内人士预测当前多家国产GPU企业中可能只有2-3家能够存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