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期刊论文
搜索文档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10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25 12:35
华人学者在Nature期刊的科研产出 - 2025年9月24日,Nature期刊一次性上线24篇论文,其中10篇来自华人学者(包括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2] - 此外,9月22日和23日Nature提前上线了两篇华人学者的论文,使得近期华人学者在Nature的论文总数达到12篇[2][20][21] 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突破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张常华教授团队发现SPP1基因对维持胰腺癌间质细胞命运是必需的,为胰腺癌治疗提供新靶点[2]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Tang Shangming团队研究保护双霍利迪连接点可确保减数分裂期间发生交叉互换,对遗传学有重要意义[16] 能源与材料科学创新 - 清华大学张强、赵辰孜团队通过调控聚合物电解质溶剂化结构实现600 Wh kg⁻¹锂电池,推动高能量密度电池发展[6] -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Zheng Haimei团队开发高熵合金合成的等温凝固法,为新材料制备提供新途径[12] - 麻省理工学院李巨团队开发多模态机器人平台用于多组分电催化剂发现,加速能源材料研发[21] 前沿技术与跨学科应用 - 西湖大学赵世钰团队实现垂直堆叠无人机的近端协同空中操作,推进无人机集群技术发展[10] - QuEra Computing公司Zhou Hengyun团队提出通用量子计算的低开销横向容错方案,助力量子计算实用化[18] - 麻省理工学院Kong Jing团队开发基于静电排斥的范德华材料转移方法,促进二维材料研究[17] 基础科学研究进展 -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团队揭示哺乳形类动物中不同颌关节的趋同进化机制[5] - 德国莱布尼茨植物遗传与作物植物研究所Guo Yu团队基于单倍型重建大麦驯化进化史[14] -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沈其龙团队解码乌尔曼偶联反应中铜的氧化还原行为[20]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9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11 12:0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10日Nature期刊一次性上线23篇论文 其中9篇由华人学者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完成 显示华人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的显著贡献和影响力[3] 研究领域及团队分布 - 环境科学领域:清华大学张强教授团队发表关于2023年加拿大野火引发PM2.5远程污染及健康影响的研究[3] - 生物医学领域:清华大学邵玥团队联合多家机构发表人类类胃囊模拟早期胃发育区域模式形成的研究[5] - 材料科学领域:南方科技大学罗智团队发表氨基酸对蛋白质和胶体分散体稳定作用的研究[6] - 医学遗传学领域:浙江大学刘志红院士团队发现PLD4基因功能缺失突变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8] - 免疫学领域:中科院韩硕团队与复旦大学高强团队合作发表利用邻近标记技术增强抗原诱导细胞反应的研究[10] - 神经科学领域:麻省理工学院蔡立慧院士团队揭示ABCA7基因变异对神经元磷脂酰胆碱和线粒体的影响[12] - 物理学领域:清华大学Yanhong Gu团队通过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观测自旋电流差现象[14] - 能源材料领域:西湖大学向宇轩团队联合复旦大学宋云团队探究固态电解质界面中氟化锂的异质性[16] - 结构生物学领域:斯坦福大学冯亮团队解析线粒体钙转运蛋白NCLX的结构与工作机制[17] 机构参与情况 - 清华大学参与3项研究 涵盖环境科学、生物医学和物理学领域[3][5][14] - 复旦大学参与2项研究 涉及免疫学和能源材料领域[10][16] - 国际机构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分别主导神经科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12][17] - 研究合作呈现跨机构特征 如浙江大学联合良渚实验室 中科院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等[8][10]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8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9-04 16:1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3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一次性上线了27篇论文,其中8篇由华人学者作为主要贡献者(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完成 [3] 华人学者研究成果概览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张燕、侯仲刚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周旭飞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关于Cas9感知CRISPR RNA丰度以调节CRISPR spacer获取的研究 [3] - 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翁志平作为共同通讯作者,Tianxiong Yu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了关于人类大脑衰老过程中单细胞转录组和基因组变化的研究 [7] - 宾夕法尼亚大学Yanxiang Deng、Wanding Zhou作为共同通讯作者,Chin Nien Lee、Hongxiang Fu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了关于组织中DNA甲基化组和转录组空间联合分析的研究 [8]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huqi Xu、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Xiaoxing Xia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了关于用于量子信息应用的3D打印微型离子阱技术的研究 [10] - 加州理工学院Lulu Qian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关于DNA神经网络中监督学习的研究 [11] - 美国Endeavor健康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Jubao Duan作为通讯作者,Siwen Zhang、Hanwen Zhang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了关于PICALM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等位基因导致小胶质细胞中脂滴异常的研究 [1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作为通讯作者,毕慧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关于火星内部600千米厚的固态内核的地震探测研究 [15] 其他国际研究成果 - 日本理化研究所Yu-Chiun Wang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了关于原肠胚形成过程中不同进化策略可避免组织碰撞的研究 [5]
华人学者一天发表了13篇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3 11:57
华人学者在Nature期刊的突出表现 - 2025年7月2日,Nature期刊上线24篇论文,其中13篇由华人学者作为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完成[1] 各领域研究论文摘要 化学与材料科学 -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Liang Wei团队发表硼介导的四取代烯烃模块化组装研究[1] -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陈优贤团队实现天然聚酯立体发散转化制备对映体纯聚羟基脂肪酸酯[1] 神经科学与生物医学 - 骆清铭院士团队发布1微米分辨率小鼠大脑立体定位图谱[2] - 洪暐哲教授研究生物与人工智能系统中的脑际神经动力学[15] 癌症研究 - 王凌华教授团队发现PPP2R1A基因突变可提升癌症免疫治疗生存率[19] - 张如刚教授团队揭示从不吸烟者肺癌基因组的致突变机制[3] 基因工程与免疫治疗 - Amanda Xi Ying Chen开发CAR-T细胞基因重塑技术实现肿瘤靶向治疗[12] - Zhixun Dou团队发现WSTF核自噬对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17] 人工智能与量子技术 - Li Ji-An利用小型循环神经网络探索认知策略[21] - Jun Jia团队构建声频传感混合量子网络[10] 跨学科研究 - 周涵教授联合团队通过机器学习开发超宽带热辐射元发射器[23] - Tian Chen Zeng通过古DNA揭示乌拉尔语系民族史前史[7] 论文发表机构分布 - 涉及哈佛大学[7][17]、普林斯顿大学[6]、加州大学系统[15][21]等顶尖机构 - 国内机构包括海南大学[2]、上海交通大学[23]等 注:所有论文链接见文档25,包含13篇论文的Nature官方网址[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