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and智能仿生手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科技突破传统索控局限,肌电控制假肢以生物电信号精准操控实现全球广泛装配[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0-28 09:19
行业概述 - 肌电控制假肢是一种通过采集残肢肌肉收缩产生的微弱肌电信号,经电子系统处理后控制假肢完成抓握、旋转、屈伸等动作的智能假肢 [2] - 行业自196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启动研发起步,历经数十年发展,在2000年后实现触觉反馈、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及多自由度仿生手等技术突破 [2] - 2024年东南大学团队以"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手"夺冠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傲意科技OHand智能仿生手获FDA/CE认证并纳入多地残联补贴目录,补贴比例达90% [2]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58亿元,同比增长10.25% [1][5] -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推动医疗保健支出增长,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2547元,同比增长3.54%,带动对高端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 [4]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上游包括金属材料、肌电传感器、微处理器、电机等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及CNC机床、3D打印机、疲劳试验机等生产设备 [4] - 产业链中游为肌电控制假肢的研发制造环节 [4]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医疗康复、运动康复、工业操作等领域 [4]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龙头引领、多元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如上海科生依托中科院技术背景,产品覆盖全系列上肢假肢,8自由度仿生手技术国际领先 [5] - 傲意科技核心产品OHand智能仿生手获FDA/CE双认证,支持27组日常动作,采用无创肌电传感器阵列和AI模式识别,实现单指精准控制 [5] - 傲意科技通过自主研发将成本从30万元降至10万元,用户自付可低至数千元,拥有80余项专利并参与制定团体标准 [5] - 上海科生前身为1963年中科院研究组,1992年成立国内首个假肢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推出8自由度智能仿生手,累计服务数千名患者并出口国际 [8] 技术趋势 - 未来行业将深度融合脑机接口、AI算法与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从"工具替代"到"身体延伸"的跨越 [8] - 东南大学团队已研发出通过非侵入式脑电信号采集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10项复杂动作精准控制的假肢手 [8] - 傲意科技通过8电极肌电信号采集与自适应算法,实现单指0.1mm级精准控制,握力达60N,重量仅450克 [8] 市场趋势 - 未来将更加注重通过3D打印技术和生物力学分析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假肢解决方案 [9] - 市场将向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拓展,中西部地区对假肢产品的需求逐渐增长 [9] - 行业将构建"材料-制造-服务"全产业链闭环,上游突破高性能材料国产化,中游形成龙头企业集群,下游构建三级服务网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