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aigun
icon
搜索文档
秘密谈判一个月,大众“三闯”印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22 07:08
大众汽车集团在印度的战略合作新动向 - 大众汽车集团正与印度JSW集团进行谈判,探讨组建涵盖技术导入、本地化生产与市场运营的合资企业,这被视为其在印度市场的"第三次出发" [3] - 合作框架将依托JSW旗下汽车业务单元,引入大众与既有伙伴的技术与平台,以加速产品与供应链落地 [3][7] - 谈判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商业条款尚未最终确定 [4][7] 合作背景与JSW集团的优势 - 此次与JSW的接触发生在大众与马恒达的合作推进趋缓之后,去年2月签署的MEB平台关键电驱组件供货协议节奏放缓 [5][7] - JSW集团在钢铁、能源等重资产产业深耕多年,近两年加速搭建整车与电驱业务单元,具备制造与资本动员能力 [8] - JSW已与上汽组建"JSW MG Motor India"合资公司,持股35%,计划在印度导入多款电动与混动新品 [9] 大众在印度的历史表现与挑战 - 大众在印度的首次尝试(约2006年)收效甚微,到2008年市场份额仍不到1%,2013年遭遇销量下滑,工厂产能利用率仅为40%左右 [11][12] - 首次尝试失败根源在于产品定价缺乏竞争力,例如大众Polo售价比同级别铃木雨燕高出11%,与印度市场偏好廉价小型车的需求错位 [13] - 第二次规模化努力(India 2.0战略)投入约十亿欧元打造MQB A0-IN平台,但市场份额长期在2%左右徘徊,未能有效突破 [14] - India 2.0战略受挫原因包括工程文化导致成本控制困难、小型车技术经验薄弱以及面临集团内部斯柯达品牌的同门竞争 [14][15] 推动当前合作的关键因素 - 印度新能源汽车整车投资新政为外资车企提供明确路径,允许在满足条件下以15%的关税导入高价电动车型,形成政策窗口 [19] - "Press Note 3"(PN3)政策影响了与中资背景技术的合作路径,抬高了引入印度本土产业集团作为运营与股权核心的必要性 [19] - 印度SUV细分市场占比持续攀升,同时关于将小型车税率从28%下调至18%的讨论有望刺激入门级需求 [20][21] - 大众在印业务面临份额低位、盈利改善有限等压力,正进行全面体检,寻找拥有产业资源与资本能力的本土伙伴顺理成章 [22] 潜在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 合作面临多放技术的工程统筹挑战,需解决大众与马恒达的MEB-INGLO协议以及JSW与上汽MG平台之间的平台兼容性与法规一致性问题 [25] - 品牌产品层面需利用JSW资源探索"中端新能源"与"入门电驱小车"的成本优化,以应对小车需求回暖趋势 [25] - 审批效率与地方政府招商政策将影响合作落地时点,若能在2026至2028年跑出稳定爬坡曲线,将成为行业标本,否则可能被后来者挤压 [26] - 合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将研发、制造、采购、销售的效率对齐,把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使用户获得可负担的稳定品质与可靠服务网络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