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UP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icon
搜索文档
科士达_2025 年三季度业绩超预期_预计 2026 年依托在途新产品(HVDC),数据中心产品销售将实现更高增长;重申买入
2025-10-27 20:0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深圳科士达科技(Shenzhen Kstar Science & Tech,股票代码 002518 SZ)[1] * 行业涉及数据中心产品(如不间断电源UPS 高压直流HVDC)和储能系统(ESS)以及太阳能逆变器 属于中国工业技术与机械行业[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强劲的第三季度业绩 * 公司第三季度营收达144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2% 超出预期13% [1] * 第三季度息税前利润(EBIT)为20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62% 超出预期26%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9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8% 超出预期5% [1] 数据中心产品增长动力强劲 * 第三季度数据中心产品销售额为90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2] * 管理层对2026年实现更高的同比增长充满信心(高盛预期2026年增长35% 对比2025年预期增长19%)[1][2] * 增长动力包括:国内新客户(如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 快手 京东)订单增加 海外新客户(包括用于北美数据中心的高功率UPS)以及新产品(如中压直流产品和800V HVDC产品)的潜在发货 [1][15][19] * 海外市场贡献了第三季度该部门超过50%的销售额 同比增长高于国内市场 [2][15] * 公司已开始向北美数据中心项目的新客户发运第一批高功率UPS ODM订单(单机功率500 600kW) 潜在第二批订单价值是第一批的3 4倍 预计2026年发货 [15] 储能系统业务高速增长 * 第三季度储能系统销售额为33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79% 主要受SolarEdge订单恢复和自有品牌在欧洲工商业应用出货增长推动 [16] * 2025年前三季度 储能系统销售中住宅和工商业应用各占约50% [16] * 管理层目标是在2025年全年实现至少翻倍的销售增长(对比高盛预期的120%同比增长)并对2026年增长(高盛预期50%同比增长)持乐观态度 原因包括积极的需求前景和近期来自SolarEdge的新订单(规模约10万个住宅电池包 对比2025年上半年实际发货4万个) [1][16] 太阳能逆变器业务表现平稳 * 第三季度太阳能逆变器销售额为15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 主要由海外市场驱动 国内需求逆风持续 [17] * 该部门贡献有限(预计占2025年全公司销售额的14%)且盈利能力较低(预计2025年毛利率约20%) 预计不会对整体盈利产生重大拖累 [17] 盈利能力与财务预测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8% 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 [1] * 2025年前三季度数据中心产品毛利率上升约2个百分点 尽管国内利润率下降 但受更高的海外销售贡献推动 [19] * 高盛将2025年至2030年每股收益预测平均上调8% 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4850元人民币(此前为4620元人民币)基于28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 重申买入评级 [1][18][20] 其他重要内容 新产品开发进展 * 为阿里巴巴的巴拿马电源解决方案进行的认证预计在第四季度完成 [19] * 800V HVDC产品处于内部研发阶段 将很快开始小规模现场测试 可能最早在2026年下半年开始向欧洲新客户发货 [19] * 其他新产品如固态变压器和DC DC模块也在内部开发中 [19] 财务指标与估值 * 公司市值约为228亿元人民币 [4] * 高盛预测2025年 2026年 2027年营收分别为53283亿 70740亿 89617亿元人民币 [4] * 高盛预测2025年 2026年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4元 173元 235元人民币 [4]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4年的92%上升至2027年的221% [10]
知名钠电池企业,停止运营
DT新材料· 2025-09-05 00:04
美国钠离子电池企业Natron Energy停止运营 - 公司宣布停止全部运营 关闭密歇根Holland与加州Santa Clara两处工厂 裁员95人[2] - 一年前高调发布投资14亿美元(约100亿元人民币)在北卡建设24GWh钠离子超级工厂计划 但因电池实际工况性能未达预期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未能获得足够规模客户订单 导致资金流恶化[2] - 公司专注于普鲁士蓝系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2] 钠离子电池技术挑战与市场瓶颈 - 普鲁士蓝材料虽理论上有成本低、资源丰富、安全性高等优势 但在合成工艺、循环稳定性及能量密度等方面存在工程化瓶颈[2] - 公司瞄准的UPS(不间断电源)和工业储能市场对安全性要求高 但客户对价格敏感 更倾向于选择已有广泛验证的成熟方案[2] - 在没有明确性能碾压或成本优势的情况下 新技术难以撬动保守的B端市场[2] 中国钠离子电池发展现状 - 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科海钠等企业仍在持续推进钠电池研发与量产布局[3] - 已在两轮车、低速电动车、储能等细分领域实现初步应用[3] - 发展逻辑在于依托成熟供应链与制造成本控制能力 在特定场景中寻找差异化市场[3] 钠电池技术发展前景 - 能否成为主流技术取决于最终能否在成本、性能、寿命之间找到不可替代的平衡点[4] 碳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 锂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石墨、硅碳[10] - 钠电负极材料包括硬碳/软碳[10] - 气体扩散层使用碳纸[10] - 液流电池使用电极碳毡(碳纤维)[11] - 超级电容器使用电容炭[11] - 电池热场使用碳碳匣钵、石墨匣钵[11] 电池材料制备原料 - 锂电负极原料:天然石墨、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硅烷和多孔碳[11] - 钠电负极原料: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煤炭(无烟煤、烟煤)、生物质碳源[11] - 电容炭原料:生物质碳源、煤炭、石油焦、沥青、酚醛树脂、聚丙烯睛[11] 电池制造设备 - 包括粉碎机、混合设备、造粒设备、筛分除磁设备、反应炉、超高温炉、石墨化炉、裁切设备、活化炉等[12] - 涵盖材料处理、成型、碳化、石墨化等全工艺流程设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