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中华控股(00021)
icon
搜索文档
大中华控股(00021.HK)预计中期亏损约4200万至4400万港元
格隆汇· 2025-08-19 18:44
业绩预期 - 公司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亏损约42百万港元至44百万港元 [1] - 去年同期公司录得溢利8.12百万港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业绩由盈转亏主要归因于金融负债换算产生的汇兑亏损约27百万港元 [1] - 去年同期金融负债换算录得汇兑收益约19.39百万港元 [1]
大中华控股发盈警 预期上半年亏损约4200万港元至4400万港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19 18:43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亏损约4200万港元至4400万港元 [1] - 去年同期公司实现溢利812万港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业绩由盈转亏主要由于金融负债汇兑亏损约2700万港元 [1] - 去年同期金融负债汇兑收益约1939万港元 [1]
大中华控股(00021)发盈警 预期上半年亏损约4200万港元至4400万港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18:40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亏损约4200万港元至4400万港元 相比去年同期溢利812万港元 [1] - 业绩变动主要归因于金融负债汇兑亏损约2700万港元 相比去年同期汇兑收益约1939万港元 [1]
大中华控股(00021) - 盈利预警
2025-08-19 18:33
业绩总结 - 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亏损约4200万 - 4400万港元,去年同期盈利812万港元[3] - 集团2025年上半年换算金融负债录得汇兑亏损约2700万港元,去年同期汇兑收益约1939万港元[3] 未来展望 - 集团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核综合中期业绩预期于2025年8月25日刊发[4]
大中华控股(00021.HK)拟8月25日举行董事会会议以审批中期业绩
格隆汇· 2025-08-12 16:42
公司公告 - 大中华控股将于2025年8月25日举行董事会会议 [1] - 会议将批准公司及附属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中期业绩 [1]
大中华控股(00021)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8-12 16:31
会议安排 - 公司将于2025年8月25日举行董事会会议[3] - 会议将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中期业绩[3] 董事会构成 - 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3]
大中华控股(00021)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1 11:07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 截至月份: | 2025年7月31日 | 狀態: 新提交 | | --- | --- | --- | |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 | | | 公司名稱: | 大中華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 | | 呈交日期: | 2025年8月1日 | | |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不適用 | | | FF301 第 1 頁 共 10 頁 v 1.1.1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0021 | | 說明 | | | | | | | | | 已發行股份(不包括庫存股份)數目 | | | 庫存股份數目 | | 已發行股份總數 | | | 上月底結存 | | | | 3,975,233,406 | | 0 | | 3,975,233,406 | | 增加 / 減少 (-) | | | | | | | | | ...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8:19
营业额及增长原因 - 公司2024年营业额为1.3258亿港元,较去年2384万港元大幅增长456%[13] - 营业额增长主要由于物业销售交付面积增加[13] - 2024年营业额约1.3258亿港元,同比增长456%[18] - 汕尾金宝城项目2024年物业销售确认收益约1.2232亿港元,2023年为1302万港元[23] - 收益大幅增长至132,584千港元,同比增长456%[144] 溢利及增长原因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71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04万港元[13] - 溢利增长主要由于金融负债换算产生的营业额及汇兑收益增加[13] - 溢利增长亦得益于行政及经营开支减少[1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增加部分抵消了溢利增长[13] - 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约1711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404万港元[18] - 年内溢利17,105千港元,去年同期亏损4,041千港元[144] - 公司2024年净利为1710.5万港元,相较2023年净亏损404.1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48] 物业项目表现 - 汕尾金宝城项目2024年物业销售确认收益约1.2232亿港元,2023年为1302万港元[23] - 金宝城项目预售款项约5226万港元(2023年:1.1355亿港元)列为合约负债[23] - 大亚湾项目2024年租金收入约141万港元,同比下降43%(2023年:249万港元)[22] - 金丽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分两期开发[19] - 公司持有红海湾项目土地总面积约27.35万平方米[23] 项目相关法律及财务事项 - 唐海县项目收购代价约9249万元人民币,其中1200万元人民币因税务问题暂未支付[20] - 红海湾项目法律纠纷最终判决需支付约1670万元人民币(约1810万港元)[25] - 2020年就红海湾项目计提拨备约1400万元人民币(约1580万港元)[24] - 公司对绿地香港及上海合茂提起股东贷款诉讼,索偿金额为人民币1.239亿元(约1.342亿港元)[27] 成本及费用 - 溢利增长亦得益于行政及经营开支减少[13] - 公司员工成本为1852万港元,较2023年1579万港元增长17.3%[38] - 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852万港元,同比增长17.3%[113] 现金流及财务状况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3276万港元,较2023年4647万港元下降29.5%[31]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8.0187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为11.3233亿港元[31]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2.5%,较2023年3.0%下降0.5个百分点[31]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至32,760千港元,同比下降30%[145] - 流动负债净额330,459千港元,较去年恶化[145] - 应付主要股东款项725,132千港元,同比下降6%[145] - 资产净额803,774千港元,同比下降5%[145] - 其他储备恶化至-179,505千港元,同比扩大27%[146] - 经营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1956.7万港元,较2023年现金流入10.2万港元显著恶化[15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879.1万港元,较2023年2012.5万港元流出减少56.3%[150] - 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2049.8万港元,较2023年3449.7万港元下降40.6%[150]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为669.5万港元,较期初1505.1万港元减少55.5%[150] - 流动负债净额达3.3亿港元,存在持续经营风险[153] 资本承担及或然负债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3.9881亿港元,较2023年4.6595亿港元下降14.4%[32] - 公司或然负债为人民币1.5563亿元(约1.6499亿港元)[35] - 公司已签约未拨备建设开发物业资本承担为1.9633亿港元[32] 联营公司及投资 - 集团应收一间联营公司贷款约1.25767亿港元(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约560.3万港元)[72] - 集团持有成耀集团50%股本权益但无法获取其2024年度完整财务资料[72] - 集团基于联营公司2024年6月30日未审核财务资料编制中期业绩[72] - 集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联营公司提供财务资料首次聆讯定于2025年5月[73] - 应收联营公司贷款账面价值约1.25767亿港元(已计提减值准备约560.3万港元)[124] - 联营公司财务数据仅更新至2024年6月30日,无法获取最新审计凭证[124] - 公司持有联营公司成耀集团50%股本权益[124] 审计及核数师意见 - 核数师对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71] - 核数师对综合财务报表出具保留意见[122][123] - 审计范围受限涉及联营公司权益及应收贷款评估[124][125] 公司治理及董事会 - 董事会包括2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43] - 2024财年董事会共举行4次会议[44] - 薪酬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46] - 2024财年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讨论董事薪酬和高级管理层奖金[49]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0] - 2024财年审核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讨论年度审核安排和财务业绩[53]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1次会议[54] - 执行董事黄世再出席董事会会议4/4次(100%),股东大会1/1次(100%)[55] - 执行董事黄文稀出席董事会会议4/4次(100%),股东大会1/1次(100%)[55] - 独立非执行董事郑康棋出席全部会议(董事会4/4、审核委员会4/4、薪酬委员会1/1、提名委员会1/1)[55] - 所有董事(6名)在2024年均接受企业管治及内幕消息相关培训[59] - 审计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9] 财务报告准则及会计政策 - 董事会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持续经营[62] - 公司采纳多项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 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 香港诠释第5号 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159]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 分类负债为流动负债或非流动负债 对综合财务报表并无任何重大影响[161]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 附有契诺的非流动负债 对综合财务报表并无任何重大影响[163] - 香港诠释第5号修订本 对综合财务报表并无任何重大影响[165] - 香港会计准则第7号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修订本 供应商融资安排 对综合财务报表并无任何重大影响[16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 售后租回的租赁负债 对综合财务报表并无任何重大影响[169] - 公司尚未采纳香港会计师公会已颁布但于本年度尚未生效的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170] - 尚未采纳准则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21号修订本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及第7号修订本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等[170] - 公司董事预期未来期间采纳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不会对财务表现及财务状况造成任何重大影响[170] - 公司于附属公司之投资按成本扣除减值亏损列账 账面值高于可收回款项时个别削减至可收回款项[171] - 业务合并以收购法入账,转让代价按收购日期公允价值计量[175] - 商誉按成本计量,为总代价、非控股权益金额及已持有股权公允价值总和超出可识别资产净额部分[176] - 商誉每年12月31日进行减值测试,减值亏损确认后不可拨回[176] - 出售业务时相关商誉计入账面值确定盈亏,按售出与保留部分相对价值计算[177] - 投资物业按公允价值计量,参考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交易价格[178] - 公允价值计量分三级:一级按活跃市场报价、二级按可观察市场数据、三级按非可观察数据[181] - 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考虑最高及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能力[178] - 资产可收回款项为使用价值与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较高者[180] - 减值亏损仅当账面值超可收回款项时入账,使用税前贴现率估算现金流[180] - 非商誉资产减值亏损可拨回,拨回后不超过未减值假设账面值[180] - 租赁装修折旧率为20%[184] - 机器折旧率范围为10%至33.33%[184] - 家具及装置折旧率范围为20%至33.33%[184] - 电脑设备折旧率为33.33%[184] - 汽车折旧率范围为20%至30%[184] - 办公场所使用权资产折旧期为13个月[200] - 汽车使用权资产折旧期为3年[200] - 投资物业按公允价值计量[18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87] - 短期租赁及低价值资产租赁的付款在租期内以直线法确认为开支[196] 资产及物业详情 - 商誉账面价值约为1.907亿港元[127] - 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商誉减值评估涉及市价、毛利率、贴现率及现金流量的重大判断[127] - 发展中物业账面价值约为5.732亿港元[129] - 持作出售物业账面价值约为7.537亿港元[129] - 已落成投资物业按公允价值计量约为1.912亿港元[131] - 物业估值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129] - 可回收金额基于使用价值及公允价值减出售成本确定[127] - 审计程序包括评估估值师资质及假设合理性[128][130][134] - 敏感性分析用于评估关键假设下行变动的影响[128] - 估值依赖市场交易数据及可比较案例[130][134] 汇兑及公允价值变动 - 溢利增长主要由于金融负债换算产生的营业额及汇兑收益增加[1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增加部分抵消了溢利增长[13]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11,602千港元[144] - 汇兑收益净额26,710千港元,同比增长13%[144] - 2024年汇兑储备因海外业务折算产生5530.1万港元亏损,较2023年4935.5万港元亏损扩大12%[148]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1160.2万港元[150] 股东及股权结构 - 黄世再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848,162,476股,占已发行股本46.49%[98] - 黄文稀女士持有公司股份635,801,409股,占已发行股本16.00%[98] - 李知真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9,448,730股,占已发行股本1.24%[98] - 智华集团持有公司股份282,133,413股,占已发行股本7.10%[105]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975,233,406股[98] - 黄文稀女士通过智华集团间接持有282,133,413股股份[101] - 李知真先生通过配偶权益持有20,353,730股股份[101] - 黄世再先生在大中华国际投资集团拥有权益,该公司从事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109] - 智华集团由黄文稀女士100%持股[105] 员工及客户 - 公司员工数量增加至81名(不包括董事),同比增长30.6%[113] - 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为4.36%,五大客户合计销售额占比为10.97%[115] 其他公司活动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签订物业租赁协议,月租金总额为人民币16.46万元[28] - 公司持有合庆项目50%权益[26] - 公司支付核数师酬金93万港元(核数服务)[64] - 公司无内部审计职能,但通过外部顾问检视风险管控系统[67] - 公司委派专人监控投资目标的业务运营和财务表现[69] - 公司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新内部政策加强投资目标管理[67]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4年度派发任何股息[86] - 公司自2025年2月16日起出现公司秘书职位空缺违反上市规则[77] - 集团投资物业及物业厂房设备变动详情载于财务报表附注13/15[89] - 公司及集团储备变动详情载于综合权益变动表及附注40(a)[91] - 集团2024年度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92]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保险[106] - 公司确认符合上市规则公众持股量不低于25%的要求[118] - 主要股东提供约9.31亿港元财务支持承诺[156]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31 22:54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收益为132,584千港元,较2023年的23,843千港元大幅增长[3] - 2024年毛利为40,217千港元,2023年为9,385千港元[3]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21,928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3,935千港元[3] - 2024年年内溢利为17,105千港元,2023年为亏损4,041千港元[3] - 2024年全面亏损总额为38,196千港元,2023年为53,396千港元[4]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0.43港仙,2023年为亏损0.10港仙[4] - 2024年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283,992千港元,2023年为1,328,839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资产总额为801,867千港元,2023年为890,248千港元[5] - 2024年流动负债净额约为330,459千港元,2023年约为325,691千港元[5] - 2024年营业额约132,580,000港元,较2023年约23,840,000港元增加约456%[4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3276万港元,较2023年的4647万港元有所下降[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总额约8.0187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11.3233亿港元,资产负债率约为2.5%,较2023年的3.0%有所下降[5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签约但未于综合财务报表拨备之资本承担总额约3.9881亿港元,较2023年的4.6595亿港元有所下降[55]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或然负债约1.556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约1.6499亿港元),较2023年略有上升[58] - 2024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盈利1711万港元,2023年亏损404万港元[39]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销售物业收益122,322千港元,2023年为13,018千港元;2024年物业管理收入8,850千港元,2023年为8,339千港元[32] - 2024年租金收入总额1,412千港元,2023年为2,486千港元;2024年收益总额132,584千港元,2023年为23,843千港元[32] - 2024年银行利息收入254千港元,2023年为282千港元;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413千港元,2023年为329千港元[32] - 2024年租赁负债之利息69千港元,2023年为32千港元;2024年一名主要股东贷款之利息150千港元,2023年为109千港元[33] - 2024年承兑票据之利息947千港元,2023年为565千港元;2024年财务费用1,166千港元,2023年为706千港元[33] - 2024年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为20,273千港元,2023年为17,156千港元[34] - 2024年已出售物业成本为88,004千港元,2023年为9,821千港元[34]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额为4,823千港元,2023年为106千港元[37] - 2024年中国企业所得税为6,571千港元,2023年为0千港元[37] - 2024年中国土地增值税为4,494千港元,2023年为513千港元[3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大亚湾东方新天地大厦商场及停车场租金收入约141万港元,2023年约为249万港元[46] - 2024年汕尾金宝城项目物业销售约1.2232亿港元,2023年约为1302万港元;2024年底已收取预售款约5226万港元,2023年底约为1.1355亿港元[47] 公司业务项目情况 - 公司有一个可报告分部,即中国物业发展及投资分部,无经营分部资料呈列[30] - 金丽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30,000平方米,分两期开发[44] - 2013年1月公司收购唐山曹妃甸99.99%股权,支付代价约9249万元,卖方未缴个税,公司尚余1200万元代价未支付[45] - 2013年12月公司与绿地香港联合发展上海合庆项目,完成后双方各持50%权益[50] - 2025年1月公司就合庆项目合作协议下股东贷款起诉,索偿约1.239亿元(约1.342亿港元)及利息和诉讼费[51] - 唐海县项目所在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公司需修改原规划并与政府商讨整体规划[45] - 红海湾项目暂停开发,公司正重新评估定位,视情况开展发展[47] - 2020年承建商向公司就红海湾项目索赔约4850万元,公司2020年底计提拨备约1400万元(约1580万港元)[48] - 2023年底中级法院判决公司向承建商支付约1850万元(约2030万港元),公司上诉[49] - 2024年底高级法院判决公司向承建商支付约1670万元(约1810万港元),公司申请再审[49] 公司运营相关情况 - 主要股东确认将提供财务支援,涉及约930,732千港元款项直至公司能偿还[11] - 公司采纳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4][17][19][21][23][25] - 公司未提早采纳部分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会计准则,预计未来采纳对财务表现及状况无重大影响[26][27] - 2024年初步全年业绩公布财务资料摘取自财务报表,2024年财报核数师报告待出具[28] - 2024年和2023年无个别客户与公司交易占超集团收益的10%[31] - 2024年3月1日,公司3家全资附属公司与关联方大中华国际订立物业租赁协议,月租分别为2.8万元、4.36万元和9.3万元人民币,协议2025年3月31日届满[5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概无抵押其任何资产,与2023年情况相同[59] - 2024年12月31日,不计及董事,集团聘用81名雇员,较2023年的62名有所增加,相关员工成本约1852万港元,较2023年的1579万港元有所增加[6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并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本公司上市证券[62] - 杨利女士自2025年2月16日起辞任公司秘书,公司将物色合适人选填补空缺[63]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之全年业绩[65] - 公司持有成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50%股本权益[6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收一间联营公司贷款约1.25767亿港元,已扣除预期信贷亏损之亏损拨备约560.3万港元[69] - 公司仅能获取有关该等联营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的未经审核财务资料[69] - 公司将由2025年6月3日起至2025年6月6日止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72] - 为确定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之权利,所有股票及已填妥过户表格须最迟于2025年6月2日下午4时30分前送达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72] 贸易款项数据变化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为2,844千港元,2023年为1,049千港元[40]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为25,311千港元,2023年为45,357千港元[42]
大中华控股(0002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30 16:31
财务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180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18,725千港元下降72.3%[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8,121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28,060千港元下降71.1%[1] - 2024年上半年公司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31,957千港元,较2023年同期的48,742千港元减少34.4%[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除稅前溢利为9,34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8,170千港元下降66.8%[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从2023年的28.1百万港元降至2024年的8.1百万港元,降幅达71.2%[21]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从2023年的0.71港仙降至2024年的0.20港仙,降幅达71.8%[21]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营业额为5,18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2%[44] - 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拥有人应占溢利为8,12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1%[44] 资产与负债 - 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额为1,299,23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328,839千港元下降2.2%[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901,464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90,248千港元增长1.3%[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331,899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25,691千港元增长1.9%[3] - 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额为810,01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41,970千港元下降3.8%[4]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6,320,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46,470,000港元略有下降[54] - 公司流动资产总额为901,460,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890,250,000港元有所增加[54] - 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1,233,360,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1,215,940,000港元有所增加[54]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2.7%,较2023年底的3.0%有所下降[54] 现金流 - 公司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7,641千港元,去年同期为4,964千港元,同比下降253.9%[7] - 公司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5,16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5,308千港元,同比减少66.3%[7] - 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080千港元,去年同期为11,491千港元,同比下降29.7%[9]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260千港元,较期初的15,051千港元下降31.8%[9] 物业与投资 - 公司主要从事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经营地点位于中国[10] - 物业销售收入从2023年的13,470千港元降至2024年的0千港元,降幅达100%[15] - 租金收入总额从2023年的17,245千港元降至2024年的4,390千港元,降幅达74.5%[15] - 投资物业的公允价值从2023年12月31日的224,189千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218,831千港元,降幅达2.4%[25] - 发展中物业的账面值从2024年1月1日的591,925千港元降至2024年6月30日的578,409千港元,降幅达2.3%[27] - 金丽湾项目第一期物业已获发预售许可证,并设立销售中心及展厅,即将开幕[45] - 唐海县项目第二期别墅的基本建设工程已竣工,但项目所在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可能需要修改原规划[47] - 东方新天地大厦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租金收入为790,000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7%[48] - 金宝城项目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预售收入为146,600,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增加约29%[50] 应收与应付款项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1,447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049千港元增长38%[28] - 超过90天的贸易应收款项在2024年6月30日为1,182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861千港元增长37%[28] - 贸易应收款项的预期亏损率评估为0.1%,公司认为预期信贷亏损不重大,未进行亏损备抵拨备[29]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44,638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7,938千港元增长18%[30]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44,13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5,357千港元下降3%[31] 资本与负债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446,316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465,948千港元下降4%[34] - 公司或然负债在2024年6月30日为190,783千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68,368千港元增长13%[35] - 公司资本承担总额为446,320,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465,950,000港元有所减少[55] - 公司为买家提供的按揭贷款担保总额为190,780,000港元,较2023年底的168,370,000港元有所增加[56] 管理层与股东 -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的酬金总额在2024年6月30日为867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668千港元增长30%[38] - 公司董事黄世再先生持有1,848,162,476股股份,占总股本的46.49%[60] - 公司董事黄文稀女士持有635,801,409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5.99%[60] - 公司董事李知真先生持有49,448,730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24%[60] - 智華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282,133,413股股份,佔已發行股份總數的7.10%[64] 公司治理 - 公司未采纳任何新订或经修订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预计未来采纳不会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13] - 公司未提供经营分部资料,因其资源已整合且无独立经营分部财务数据可供呈报[14] - 公司未建议派发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20] - 公司已全面遵守上市規則附錄C1所載的企業管治守則[66] - 公司董事已遵守上市規則附錄C3所載的標準守則進行證券交易[67] - 審核委員會由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組成,已審閱公司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未經審核中期業績[68] - 公司董事會成員包括執行董事黃世再(主席)和黃文稀(行政總裁),以及非執行董事李曉華和獨立非執行董事鄭康棋、梁坤、王紅欣[69] 其他 - 公司聘用76名雇员,较2023年底的62名有所增加,员工成本为8,690,000港元[5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未進行任何上市證券的購買、出售或贖回[65] - 红海湾项目涉及民事訴訟,公司可能需支付约18,500,000元人民币,案件二审尚在等待开庭中[51]